2022.12.11 SUN 【山道行 • 018】
劏青蛙 🐸
之 橫跨香港島 • 東西兩極 Cross The Frog 🐸 (Hong Kong Island)

【劏青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路線,它是從香港島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而香港島地圖形狀似一隻青,所以此行的路線就像將一隻青蛙劏成兩半一樣。這次的行程取道相較容易的路段,從堅尼地城地鐵站出發,經過、山頂廣場、黃泥涌水塘、、港島徑第6段和第8段、砵甸乍山郊遊徑,最終到達小西灣海濱公園。 這條路線全長約24公里,需時約8-9小時,適合體力較好的行山愛好者。 如果您想挑戰一下自己,不妨試試這條路線來完成橫跨香港島東西兩極的壯舉😆💪🏻,相信您會收穫一段難忘的旅程。

路線:

堅尼地城地鐵站 → 摩星嶺 → 龍虎山 → 盧吉飛瀑 → 山頂廣場 → 黃泥涌水塘 → 大潭水塘 → 港島徑第6段 → 港島徑第8段 → 砵甸乍山郊遊徑 → 小西灣海濱花園

時數
7.6 小時
路程
24.3 公里
最高點
427
難度
3.5
探索此路線
DayDreamer.hk. .

路線簡介

堅尼地城地鐵站 → 摩星嶺 → 龍虎山 → 盧吉飛瀑 → 山頂廣場 → 黃泥涌水塘 → 大潭水塘 → 港島徑第6段 → 港島徑第8段 → 砵甸乍山郊遊徑 → 小西灣海濱花園


【起點】 從堅尼地城地鐵站出發,首先沿前行,然後轉入,開始攀登摩星嶺。摩星嶺是香港島最西端的山峰,海拔260米,擁有豐富的軍事歷史遺跡,包括二戰時期的炮台。在摩星嶺頂部,可以俯瞰維多利亞港的壯麗景色。接著,沿著山徑前往龍虎山。龍虎山郊野公園是香港面積最小的郊野公園,但景色優美,適合休閒散步。繼續前行,會到達盧吉飛瀑,這是一個隱秘的瀑布,水流清澈,是拍照的好地方。


【中段】 從盧吉飛瀑出發,沿著山路前往山頂廣場。山頂廣場是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擁有多個觀景台,可以360度欣賞香港的城市景觀。這裡也是補給和休息的好地方,有多家餐廳和商店。離開山頂廣場後,沿著山路下行,經過黃泥涌水塘。黃泥涌水塘建於19世紀,是香港最古老的水塘之一,周圍環繞著茂密的樹林,環境幽靜。繼續前行,會到達大潭水塘。大潭水塘由四個水塘組成,是香港最大的水塘之一,風景如畫。


【終點】 接下來,沿著港島徑第6段行走,這段路線風景優美,沿途可以看到香港島的自然景觀。然後轉入港島徑第8段,這段路線較為崎嶇,但景色更加壯麗。最後,沿著砵甸乍山郊遊徑前行,這條路徑風景秀麗,可以俯瞰小西灣和清水灣半島的美景,終點是


時數
7.6 小時
路程
24.3 公里
最高點
427
景觀
3.5
難度
3.5
曝曬指數
3.5
山頂 • 廣場《3》

此行程的參考數據

爬升總數
896
下坡總數
908
移動速度
4.1 km/h
總平均速度
3.2 km/h
移動時間
5.7 小時
總移動時間
7.6 小時

此行程交通

起點

港鐵 • 堅尼地城站

  1. 🚇 港鐵 • 堅尼地城站 – C • 出口
港鐵 • 堅尼地城站🚉

終點

小西灣 • 海濱公園

  1. 在小西灣 (藍灣半島) 公共運輸交匯處乘坐巴士返回銅鑼灣及九龍市區。
小西灣 • 海濱公園

行程路線表:
前段 《堅尼地城 → 摩星嶺 → 山頂廣場》

1.
起點: 堅尼地城 • 地鐵站🚉

港鐵 • 堅尼地城站🚉

港鐵 • 堅尼地城站🚇

起點: 在【地鐵站🚇 • 堅尼地城站】C出口,然後沿著【】往【西環邨】方向前行。
士美菲路 • 熟食中心

士美菲路 • 熟食中心

• 熟食中心】位於【香港島 • 西環】,是香港最早期的熟食中心之一,於1975年5月2日啟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熟食中心樓高兩層,提供超過100個熟食檔位,售賣各款中式美食,包括燒味、小炒、粉麵、粥品等。熟食中心亦設有公共座位,方便市民堂食。 【士美菲路 • 熟食中心】以其廉價、美味的食物而聞名,深受附近居民和上班族的歡迎。熟食中心亦是不少遊客的必到之處,可以品嚐到香港地道美食。

2.
科士街 • 石牆樹

科士街 • 石牆樹

沿著【】前行時,可以到這個街上的旁邊有一個特色【】。 【】是全港規模最大的石牆樹群,見證了香港過百年的變遷。這些樹木不但美化了城市環境,也為許多鳥類和昆蟲提供了棲息地,增加了物種多樣性。科士街樹牆被列入古樹名木冊,是西區的特色地標和文化遺產。

3.
西環邨 • 東苑臺

西環邨 • 東苑臺

西環邨 • 東苑臺

走到【科士街】的末端,來到了【西環邨】。 【西環邨 • 東苑臺】是西環邨的其中一個分區,建於1970年代。它位於西環邨的東部,由多座高層住宅大廈組成。東苑臺提供了各式各樣的住宅單位,包括不同戶型和面積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可以享受到社區內的設施,如公共花園、停車場和社區設施等。

4.
百年大樓 • 2座

百年大樓 • 2座

沙田坳道《1》

走到【科士街】的末端,然後向右轉至【加多近街】前行。 【西環邨 • 百年大樓】是一個位於香港西環的住宅樓盤,由兩座高26層的大廈組成,共提供608個單位。這個樓盤的入伙日期分別是1983年和1993年,是西區的老牌屋苑之一。西環邨百年大樓的實用面積由266平方呎至550平方呎不等,適合中小型家庭居住。西環邨百年大樓的地理位置優越,鄰近港鐵堅尼地城站,交通便利。周邊亦有多間學校、超市、便利店等配套設施,生活方便。西環邨百年大樓是一個具有歷史和現代感的住宅選擇。

5.
加多近街 / 域多利道

加多近街 / 域多利道

沿著【加多近街】前行,來到了這個紅綠燈的街口,然後向轉左前行由【加多近街】轉去【】,再往【招商局 • 碼頭】方向繼續前行。

6.
摩星嶺徑 • 入口

摩星嶺徑 • 入口

由起點【堅尼地城 • 地鐵站🚉】前行了約1.7公里後,來到了【 • 入口】。【摩星嶺徑 • 入口】的右邊有一座設計很特別的建築物【】是芝加哥大學在亞洲的重要基地,位於西環的摩星嶺,佔地約1.2公頃。

7.
摩星嶺徑《1》

摩星嶺徑《1》

摩星嶺徑《1》

越過【】後,便由【】轉入【摩星嶺徑】的上斜路段。

8.
摩星嶺徑《2》

摩星嶺徑《2》

由【芝加哥大學 • 香港校園】的【摩星嶺徑 • 入口】沿著斜路前行了約300米,來到了一個分岔口,左方是前往【賽馬會摩星嶺 • 青年旅舍】,而我們則直行往【摩星嶺 • 配水庫】方向繼續前行。

9.
摩星嶺 • 配水庫

摩星嶺 • 配水庫

由起點【堅尼地城 • 地鐵站🚉】前行了約2.3公里後,來到了【摩星嶺 • 配水庫】。 【摩星嶺 • 配水庫】是香港一個食水配水庫,位於香港島摩星嶺,容量為127,000立方米,為島上最大規模的配水庫,於1966年啟用。【摩星嶺 • 配水庫】頂部設有草坪,是一個適合野餐、拍拖和欣賞西高山的好地方。2011年初,當局擬斥資約400萬港元翻新該處供行山人士使用。

10.
摩星嶺徑《3》

加多近街 / 域多利道

行至【摩星嶺 • 配水庫】,向海邊的方向瞭望,可以看見遠處的【南丫島】,還有山下方【沙灣道】的景物。 當你走到【摩星嶺 • 配水庫】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一股清新的海風由右邊吹來,讓你心曠神怡。你抬頭望向海的方向,便會發現遠處的【南丫島】清晰可見,島上還有3個煙囪【南丫島 • 發電廠】。你還可以欣賞到山下的【沙灣道】美景,那裡有各式各樣的建築物,彩色的屋頂和綠色的樹木,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11.
摩星嶺徑《4》

摩星嶺徑《4 • 1》

摩星嶺徑《4 • 2》

由【芝加哥大學 • 香港校園】的【摩星嶺徑 • 入口】沿著斜路前行了約300米,來到了一個分岔口,左方是前往【賽馬會摩星嶺 • 青年旅舍】,而我們則直行往【摩星嶺 • 配水庫】方向繼續前行。

12.
摩星嶺道《1》

摩星嶺道《仰望 • 西高山⛰️ / 大樹 • 垂葉榕🌳》

走到【摩星嶺徑】的盡頭,便是【】,眼前的【西高山⛰️】也越來越大,就像近在眼前似的。走到【摩星嶺徑】的盡頭,便是【】,眼前的大樹叫『垂葉榕』。

13.
怡林閣 

怡林閣 Greenery Garden

在【摩星嶺道】看見了一個很特別的住宅建築【】,綠油油的外觀加上㘣盤形的露台,很有特色的設計。 【 • Greenery Garden】位於香港島,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一個寧靜的住宅區,環境清幽,遠離城市的喧囂,居民可以在這裡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和便利設施,同時與大自然保持緊密的聯繫。

14.
摩星嶺道《2》

摩星嶺道《2》

摩星嶺道《2》

由起點【堅尼地城 • 地鐵站🚉】前行了約3.3公里後,來到了【摩星嶺道】,看見前面的【觀龍樓】下方便是我們此行程的起點【堅尼地城 • 地鐵站🚉】😅。

15.
摩星嶺道《3》

摩星嶺道《腳下 • 士美菲路》

站在【摩星嶺道】上,居高臨下的欣賞腳下的【士美菲道】。 【士美菲道】是一條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道路,連接【】和【堅尼地城 • 新海旁】,總長約1.3公里。它的名稱來自倫敦的一個古老的街市和鮮肉批發中心,因為香港的【士美菲道】也曾經設有牛房和屠房。現在,【士美菲道】上有市政大廈、公共圖書館、體育館、住宅樓宇等設施,是一個繁華的市區。

16.
摩星嶺道《4》

摩星嶺道《4》

由起點【堅尼地城 • 地鐵站🚉】前行了約2.3公里後,來到了【摩星嶺 • 配水庫】。 【摩星嶺 • 配水庫】是香港一個食水配水庫,位於香港島摩星嶺,容量為127,000立方米,為島上最大規模的配水庫,於1966年啟用。【摩星嶺 • 配水庫】頂部設有草坪,是一個適合野餐、拍拖和欣賞西高山的好地方。2011年初,當局擬斥資約400萬港元翻新該處供行山人士使用。

17.
舊薄扶林道 / 嘉瑜園

舊薄扶林道 / 嘉瑜園

走到【摩星嶺道】的盡頭,左轉後,沿著【】前往不久,經過行人隧道可以通往【舊薄扶林道 / 】。 【舊薄扶林道】是一條位於香港島西部的道路,是現時薄扶林道的前身。

18.
碧珊徑《1》

碧珊徑《1》

碧珊徑《1》

】是一條位於香港島西部的行山徑,全長約3.5公里,屬於群帶路的一部分。它連接了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香港大學、薄扶林道及瑪麗醫院,沿途有不少林蔭和小橋流水,適合老少咸宜。的名稱來自於一種生長在香港的野花,又名紫花地丁,花色為淡紫色或白色。

19.
碧珊徑《2》

碧珊徑《2》

碧珊徑《2》

【碧珊徑】是一條位於香港島西部的行山徑,全長約3.5公里,屬於群帶路的一部分。它連接了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香港大學、薄扶林道及瑪麗醫院,沿途有不少林蔭和小橋流水,適合老少咸宜。碧珊徑的名稱來自於一種生長在香港的野花,又名紫花地丁,花色為淡紫色或白色。

20.
碧珊徑《3》 / 龍虎山郊野公園 • 中草藥園

龍虎山郊野公園 • 中草藥園

【龍虎山郊野公園 • 中草藥園】是一個由民間組織與政府合作的中草藥教育場地,位於香港島西區的龍虎山郊野公園內。它由龍虎山郊野公園晨運之友會於2000年建造,取得政府相關部門批准、中西區區議會、中西區民政事務署、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等機構協助和支持 。它是全港惟一由民間組織與政府合作的中草藥教育場地,亦開放予市民觀賞。 【龍虎山郊野公園 • 中草藥園】分為一號及二號種植場,面積雖不大,但歷年來種植過500多種中草藥,其中不少為稀有及受保護珍品。每種中草藥都有資料牌介紹其名稱、性味、功效等,方便市民認識和學習。

21.
碧珊徑《4》

碧珊徑 • 健身設施

這個路段亦是【龍虎山郊野公園 • 健身徑】中的一部份,擁有不同的健身設施,讓市民在運動之餘,也能欣賞大自然的美麗。

22.
龍虎山 • 健身徑《1》

松林 • 炮台《資訊牌》

松林炮台 • 資訊牌

– Lung Tsun Stone Fort】建於1899年,採用了石砌結構,由大型花崗岩石塊構成,因此也被稱為「石頭堡」。它是一個雙層建築,設有瞭望台、碉堡和炮台等防禦設施。炮台上曾設有大砲,用於防禦海岸。當時香港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時期,它是作為香港海防系統的一部分而建造的,旨在保護香港的海岸免受潛在敵人的襲擊。該炮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起到了重要的防禦作用。

23.
龍虎山 • 健身徑《2》

龍虎山 • 健身徑卵石徑 / 雙摃》

【龍虎山郊野公園 • 健身徑】中有一條卵石徑,如果大家可以挑戰一下!

24.
龍虎山 • 健身徑《3》

龍虎山健身徑 • 青蛙石🐸

如果你的想像力夠勁的話,你會發現【龍虎山 • 健身徑】裡面隱藏了一塊『青蛙石🐸』,大家經過的時候,不妨留意一下!

26.
盧吉飛瀑

盧吉飛瀑

【盧吉飛瀑】的名稱來自於盧吉道,一條環繞山頂的步行徑,但實際上飛瀑並不在盧吉道上,而是在上。【盧吉飛瀑】的高度約有10米,水流清澈,從山壁上垂落,形成一道美麗的白色帶狀。夏天雨後,水量會更加豐富,氣勢更加壯觀。 【盧吉飛瀑】除了是一個欣賞自然美景的好地方外,也是一個拍攝風景照的好地點。飛瀑與周圍的植被和岩石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畫面,尤其在陽光下,水珠閃爍,彷彿鑲嵌了無數的珍珠。

27.
山頂道花園 / 山頂廣場

山頂 • 廣場

由起點【堅尼地城 • 地鐵站🚉】前行了約7.5公里後,途經【摩星嶺】→ 【龍虎山】 → 【盧吉飛瀑】,終於來到了【】。 【】位於香港島的山頂(The Peak),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它坐落在海拔552米的山頂上,它的設計充滿時代感,其如閃耀寶石般的弧形入口,加上明亮通透的全玻璃幕牆,提供了壯觀的全景視野,俯瞰著香港市區、維多利亞港和周邊島嶼。

行程路線表:
後段 《山頂廣場 → 大潭水塘 → 小西灣》

28.
芬梨徑《1》

芬梨徑

芬梨徑

【山頂 • 】是一條位於香港港島頂的小徑,是一條適合散步和欣賞美景的步道,沿途可以看到凌霄閣、山頂廣場、音樂噴泉和獅子亭等景點 。【山頂 • 】的名稱是為了紀念山頂纜車及前山頂酒店的創辦人亞歷山大·芬梨·史密夫,是一個歷史文化的地方,因為它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時期的一個重要交通路線,連接山頂和中環。

29.
太平山 • 獅子亭

太平山 • 獅子亭

• 獅子亭】是一個位於香港太平山頂的觀景台,由國際獅子會於1969年捐贈興建,正式名稱為明仁亭,以紀念日本明仁天皇的訪港。【】的設計採用中國傳統的涼亭風格,四周有石雕獅子作為裝飾。獅子亭是欣賞香港維港夜景的最佳地點之一,不用付費就可以飽覽城市的繁華和美麗。從凌霄閣旁邊的芬梨道步行不到兩分鐘就可以到達獅子亭,沿途還可以看到一些豪宅和別墅。 【】的四周有四尊石雕獅子,分別代表英國、中國、荷蘭和葡萄牙四個曾統治過香港的國家。【太平山 • 獅子亭】一個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地標,也是一個適合拍照留念的景點。

30.
中區 • 自然徑 / 舊域多利醫院 • 產科大樓

中區自然徑 / 舊域多利產科醫院大樓《7》

中區 • 自然徑

– Central Nature Trail】是一條位於香港島半山北坡的行山徑,由中西區區議會與長春社合作籌建,於2009年開放。 【中區自然徑】全長約1.8公里,由金鐘起,經漆咸徑和纜車徑上升至山頂的白加道。【中區自然徑】共分為14個站點,沿途設有解說牌,介紹附近景物及相關歷史,不但可以欣賞到香港的自然美景,還可以了解到香港的歷史文化和建築風格。 垂葉榕:這是一棵樹冠寬大的垂葉榕,位於【】前,是中區自然徑的終點,這棵樹已有超過百年歷史,是香港最古老的垂葉榕之一。

舊域多利產科醫院大樓

】是一座位於香港島山頂的歷史建築,前身是域多利銀禧醫院,於1897年由當時的香港總督羅便臣奠基,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60週年而開設。醫院於1947年停辦,主樓被拆卸並改建為政務司司長官邸,產科翼樓則改為政府宿舍,取名為維多利亞大廈。1921年加建了產科翼樓,由巴馬丹拿建築事務所設計,產科大樓是三層高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採用紅磚及仿石外牆,地下有拱形柱廊,二、三樓有威尼斯式窗戶,正中有拱形石雕,它現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31.
白加道 / 瞓捩頸的燈柱

白加道《瞓捩頸的燈柱》

白加道《瞓捩頸的燈柱》

越過【中區自然徑 / 舊域多利產科醫院大樓】後,繼續前行約600米,發現了一個可憐的瞓捩頸的燈柱🥲,希望路政署看見可以幫它治療一下😅。

32.
白加道 • 1號

白加道 • 1號

白加道 • 1號

【白加道 • 1號】的名字源自於摘星閣,一座建於1930年代的歷史建築,曾是英國駐港高級官員的官邸。【摘星閣】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並被改建為私人會所。

33.
甘道 • 21號

甘道 • 21號

甘道 • 21號

• 21號】的名字源自於其地址,即山頂甘道21號。是一條連接山頂道和摩理臣山道的小路,沿途有多個名貴的洋房和別墅。

34.
甘道 • 兒童遊樂場 🎠

甘道 • 兒童遊樂場 🎠

甘道 • 兒童遊樂場 🎠

】是一個位於香港島山頂甘道的公園,佔地約0.4公頃,設有多款兒童遊樂設施,如滑梯、鞦韆、攀爬架等。 【】的對面是灣仔峽公園,有小食亭,走累了可以到公園休息和提供食物補給。兩個公園都是港島區的隱世好去處,適合親子同樂。甘道兒童遊樂場的交通方便,可乘坐巴士或小巴到達,亦有停車場提供。

35.
布力徑《仰望 •聶高信山-面具石》

布力徑《仰望 •聶高信山-面具石》

布力徑《仰望 •聶高信山-面具石》

由【山頂 • 廣場】繼續『劏青蛙🐸 之旅』,途經【芬梨徑】、【中區自然徑】、【白加道 】和【甘道】後,前行了5.5公里,來到了【】。【】有一部分是【港島徑 • 第4段】的路線,沿途風景優美,適合行山健行。 【面具石🪨】是一個位於香港島中部【聶高信山⛰ • 南坡】的奇石,形狀像一個人的臉,有眼睛、鼻子和嘴巴。【面具石🪨】高約10米,由花崗岩組成,是一個自然形成的地質景觀。【面具石🪨】旁邊有一個狹窄的裂縫,稱為【一線天 • 石室】,可以通過這個裂縫到達面具石的側面,欣賞淺水灣的美麗海景。

36.
黃泥涌峽道

黃泥涌峽道

黃泥涌峽道

行至【摩星嶺 • 配水庫】,向海邊的方向瞭望,可以看見遠處的【南丫島】,還有山下方【沙灣道】的景物。 當你走到【摩星嶺 • 配水庫】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一股清新的海風由右邊吹來,讓你心曠神怡。你抬頭望向海的方向,便會發現遠處的【南丫島】清晰可見,島上還有3個煙囪【南丫島 • 發電廠】。你還可以欣賞到山下的【沙灣道】美景,那裡有各式各樣的建築物,彩色的屋頂和綠色的樹木,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37.
大潭水塘道 / PORTIER MARIE 淺水灣道1號

淺水灣道1號 • Portier Marie

淺水灣道1號 • Portier Marie

【淺水灣道1號 • Portier Marie】是一個位於香港島南區淺水灣的豪宅,由賭王何鴻燊以個人名義持有,被視為他的代號。這個大宅面積逾一萬平方呎,於1949年入伙,擁有無敵海景和私人花園。這個大宅在1966年以70萬元向一位外籍人士購入,之後不曾轉手,一直擁有至今,估計市值超過10億元。
大潭水塘道

大潭水塘道

】的起點在,與淺水灣道、和布力徑交匯,也是港島徑第四段的終點和第五段的起點。沿著【】行走,可以欣賞到多個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建築物,例如法定古蹟的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建築群、以花崗石拱形構造的石橋、以及雄偉的大潭篤水塘水壩。
黃泥涌 • 電力站

黃泥涌 • 電力站

【黃泥涌 • 電力站】是一座位於香港島南區【】的歷史建築,於1905年落成,是香港最早的水力發電廠之一。這座電力站利用【】的水壓,通過水輪機和發電機,為港島南部的居民提供電力。 【黃泥涌 • 電力站】的建築風格為新古典主義,外牆以紅磚和花崗岩建造,屋頂為紅色瓦片。電力站的正面有一個圓形拱門,上方有一個鐘塔。

38.
黃泥涌水塘 • 入口

黃泥涌水塘 • 入口

黃泥涌水塘 • 入口

在【淺水灣道 • 1號】後,很快就來到了【】。

39.
黃泥涌水塘•公園

黃泥涌• 水塘

【黃泥涌 • 水塘】是一個位於香港島南區【黃泥涌峽】的水塘,它是香港第3座興建的水塘,也是香港首個改建為划艇公園的水塘。它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並被列為法定古蹟。

40.
大潭•郊遊徑《1》

大潭•郊遊徑《1》

【大潭 • 郊遊徑】是一條位於香港島南區的郊遊徑,全長約5.2公里,需時約2小時。它以【黃泥涌水塘 •公園】為中心,為一環迴路線。郊遊徑沿途可以欣賞到多個水務設施的歷史建築,包括水壩、水掣房、石橋和輸水道等。

41.
大潭 • 郊野公園

大潭 • 郊野公園

大潭 • 郊野公園

由【山頂 • 廣場】繼續『劏青蛙🐸 之旅』,前行了約7公里,來到了【】。 【】是一個位於香港島東部的郊野公園,佔地約1315公頃,約為香港島面積的五分之一。

42.
大潭 • 家樂徑

大潭 • 家樂徑

大潭 • 家樂徑

】是一條位於大潭郊野公園內的短途遠足徑,全長約1.6公里,需時約1小時。它是一條適合親子及初級行山人士的路線,沿途可欣賞大潭上水塘及副水塘的美麗景色,並有一個觀景台可眺望大潭峽。

43.
大潭 • 郊遊徑《2》

大潭 • 郊遊徑《2》

大潭 • 郊遊徑《2》

【大潭 • 郊遊徑】沿途可以欣賞到多個水務設施的歷史建築,包括水壩、水掣房、石橋和輸水道等。這些建築物不僅見證了香港的供水發展和歷史變遷,也展現了當時的工程技術和建築美學。

44.
大潭水塘 • 公廁 / 貓頭鷹🦉 雕塑🪵 / 加水站💧

大潭水塘 • 公廁 / 貓頭鷹🦉 雕塑🪵 / 加水站💧

大潭水塘 • 公廁 / 貓頭鷹🦉 雕塑🪵 / 加水站💧

由起點【堅尼地城 • 地鐵站🚉】出發,不經不覺地前行了約15公里,完成了『劏青蛙🐸 之旅』的3分之2了,餘下來的行程還有約8公里,可以在這裡梳洗整理行裝和休息一下。

45.
碧珊徑《4》

大潭水務文物徑

【大潭 • 水務文物徑 Tai Tam Waterworks Heritage Trail】是香港重要的水務文化遺產區,其中包括多個具有歷史價值的水務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包括上水塘水壩及水掣房、副水塘水壩、中水塘水壩和大潭篤水塘紀念碑等。

46.
港島徑 • 第6段/ 往大風坳方向

港島徑第6段《大風坳 • 路牌》

港島徑 • 第6段《大風坳 • 路牌》

越過【大潭 • 水務文物徑】的資訊牌後,來到了一個分岔口,按路牌的指示左轉往【大風坳】繼續前行。 【港島徑第6段 • 大風坳】是一條沿著大潭水塘的路線,風景優美,有古老的英式建築和水務古蹟。這條路線的起點在海拔三百多米高的【大風坳】,是【畢拿山】和【柏架山】之間的山坳,也是港島徑第5段的終點。這條路線的全長約6.5公里,需時約1.5小時,難度不高,適合初學者和家庭郊遊。

47.
大潭水塘 • 主水霸

大潭水塘 • 主水霸

由起點【堅尼地城 • 地鐵站🚉】前行了約16.6公里後,終於來到了【大潭水塘 • 主水霸】。 【大潭水塘 • 主水霸 Tai Tam Tuk Reservoir • Main Dam】是香港島東南部大潭郊野公園內的一座水壩,是大潭篤水塘的一部分。它是由混凝土建造,採用花崗石塊作骨料,並以花崗石築砌飾面,高60呎,長約800呎(高18.3米、長243.8米),儲水量達14.2億加侖(645萬立方米)。它在1912年開始興建,1917年竣工,歷時五年。當時此壩屬劃時代設計,被譽為「亞洲第一壩」。水壩溢洪道上築有由半圓形花崗石柱支撐的12個拱券,以承托連接赤柱及大潭與柴灣及石澳的。水壩西面則建有水掣房和出水口。水壩由總工程師謝斐(Daniel Jaffe)負責設計和監建。水塘建成後,淹沒了塘底的大潭篤村。

48.
港島徑 • 第6段 / 柏架山段

港島徑第6段 • 柏架山段

港島徑 • 第6段 / 柏架山段

越過【大潭水塘 • 主水霸】後,繼續沿著水塘邊前行,可以看見遠處我們曾經路過的【陽明山莊】,遠處還是一座山峰【紫羅蘭山】。 【港島徑第6段 • 柏架山段】是一條沿著【】上下的路線,起點在大風坳,終點在【】。這條路線的全長約6.5公里,需時約1.5小時,難度不高,適合初學者和家庭郊遊。

49.
大潭道 / 石澳道

大潭道 / 石澳道

大潭道 / 石澳道

越過【大潭水塘 • 主水壩】後,沿著【】,再轉到【港島林道 • 美景路段】前行,去到【大潭道】 馬路後,然後轉到【】方向前行。

50.
石澳 • 郊野公園

石澳 • 郊野公園

石澳 • 郊野公園

由【大潭道】轉入【石澳道】後,可以看見【石澳 • 郊野公園】路牌,然後沿著梯級而上前往【港島徑 / 龍脊】。 【石澳 • 郊野公園】是一個位於香港島東南部的郊野公園,佔地701公頃,覆蓋石澳半島和鶴咀半島,是香港的一個熱門遠足和郊遊地點。

51.
港島徑 / 龍脊

港島徑 / 龍脊

拾級而上後,看見【港島徑 / 龍脊】的路牌後,繼續沿著石屎路前行。

52.
龍脊 • 地圖資訊板

龍脊 • 地圖資訊板

龍脊 • 地圖資訊板

【龍脊 Dragon’s Back】是香港島的一條山脊,位於香港島東部,由太平山向東伸延至鶴咀。龍脊是香港著名的遠足徑之一,全長約8公里,沿途可飽覽南中國海、赤柱灣、石澳和大浪灣等美景。 【龍脊】的最高點是海拔396米的龍脊山(又稱歌連臣山),是香港島的第二高峰。龍脊山上有兩塊巨石,分別稱為「龍脊石」和「龜頭石」,是龍脊的標誌性景點。

53.
港島徑 • 第8段 / 砵甸乍山•郊遊徑《1》

砵甸乍山 • 郊遊徑《地圖資訊板》

砵甸乍山 • 郊遊徑《地圖資訊板》

】是香港一條郊遊路徑,位於香港島石澳與黑角頭之間的砵甸乍山,處於石澳郊野公園範圍內,全長1.9公里。

54.
砵甸乍山•郊遊徑《2》

砵甸乍山 • 郊遊徑

砵甸乍山 • 郊遊徑

站在【砵甸乍山】可以欣賞腳下的草堆灣和大浪灣海岸,還有遠處的石澳、鶴咀及蒲台島等鄰近島嶼的風景。

55.
歌連臣角道 • 晨樂亭

歌連臣角道 • 晨樂亭

歌連臣角道 • 晨樂亭

行至【】的末端,來到了一個給晨運市民和遊人休息補給的地方【晨樂亭】。

56.
小西灣 • 海濱花園

小西灣 • 海濱公園

小西灣 • 海濱花園

由起點【堅尼地城 • 地鐵站🚉】前行了約24.3公里,途經摩星嶺 → 龍虎山 → 盧吉飛瀑 → 山頂廣場 → 黃泥涌水塘 → 大潭水塘 → 港島徑第6段 → 港島徑第8段 → 砵甸乍山郊遊徑,歷時約8小時後,終於來到了【】,完成了這次『劏青蛙🐸 – 橫跨香港島 • 東西兩極』的壯舉😆💪🏻。
🫡 感謝:
我們能夠完成這次『劏青蛙🐸』的壯舉,在此非常感謝 Yan 的帶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