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FRI 【山道行 • 017】
萬宜水庫•東壩 . 標尖角 . 破邊洲
High Island Reservoir, East Dam, Biu Tsim Kok, Po Pin Chau

這條從東壩出發,經標尖角觀景台、萬宜地質步道、官門遺洞、海蝕洞、防波堤、雞脾灣、撿豬灣,最終到達破邊洲並返回東壩涼亭的行山路線,全程約12公里,需時約5小時。這條路線風景優美,沿途有豐富的地質奇觀和自然景觀,適合中等難度的行山愛好者。

路線:

東壩 → 標尖角 • 觀景台 → 萬宜地質步道 → 官門遺洞 • 海蝕洞 → 防波堤 → 雞脾灣 → 撿豬灣 → 破邊洲

時數
7.1 小時
路程
7.1 公里
最高點
171
難度
2
探索此路線
DayDreamer.hk. .

路線簡介

東壩 → 標尖角 • 觀景台 → 萬宜地質步道 → 官門遺洞 • 海蝕洞 → 防波堤 → 雞脾灣 → 撿豬灣 → 破邊洲


【起點】 從東壩出發,首先沿著平坦的混凝土小徑前行。這段路線有樹蔭,十分好走。起步不久,會經過東壩涼亭,這裡是個不錯的休息點。繼續前行,會到達標尖角觀景台。標尖角觀景台提供270度的全景視野,可以俯瞰整個東壩和浪茄灣的美景,遠眺罾棚角咀和破邊洲。


【中段】 從標尖角觀景台繼續前行,會到達萬宜地質步道。萬宜地質步道是香港著名的地質景點,沿途可以看到世界級的六角形岩柱、斷層角礫帶和彎曲岩柱。這些地質奇觀是1.4億年前超級火山爆發形成的,十分壯觀。沿著萬宜地質步道前行,會到達官門遺洞和海蝕洞。官門遺洞是清代的遺跡,保存完好,是了解香港歷史的好地方。海蝕洞則是由海浪侵蝕形成的天然洞穴,洞內有奇特的回音效果,令人驚嘆。
從海蝕洞繼續前行,會到達防波堤。防波堤由數千塊防波石組成,宏偉壯觀。這裡是個理想的拍照地點,可以捕捉到壯麗的海景和防波堤的雄偉氣勢。


【終點】 接著,沿著小徑前行,會到達雞脾灣。雞脾灣是一個美麗的海灘,這裡有露營設施,是個理想的休息點。從雞脾灣繼續前行,會到達撿豬灣。撿豬灣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海灘,這裡有露營設施,是個理想的休息點。
最後,從撿豬灣繼續前行,會到達破邊洲。破邊洲是一個獨特的地質景點,這裡有壯觀的海蝕崖和奇特的岩石結構。參觀完破邊洲後,沿原路返回東壩涼亭,結束這次行山之旅。


時數
7.1 小時
路程
7.1 公里
最高點
171
景觀
3.5
難度
2
曝曬指數
5
. .

此行程的參考數據

爬升總數
228
下坡總數
227
移動速度
3.2 km/h
總平均速度
1 km/h
移動時間
2.1 小時
總移動時間
7.1 小時

相關影片

此行程交通

起點

西貢 • 碼頭

  1. 乘坐《的士》直接前往-東壩。
  2. (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可以乘坐《94 • 巴士》至北潭涌,然後再轉乘《9A • 專線小巴》前往-東壩。
. .

終點

萬宜水庫 • 東壩 – 涼亭

  1. 乘坐《的士》直接返回西貢市中心。
  2. (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東壩9A • 專線小巴站,可以乘坐《9A • 專線小巴》前往北潭涌,然後再轉乘《94 • 巴士》返回西貢市中心。
. .

行程路線表:
前段 《東壩 → 標尖角 → 萬宜地質步道》

1.
起點: 東壩 • 涼亭

東壩 • 涼亭

越過青年旅舍後,前行了約400米,來到了一處青蔥的田園。

萬宜地質步道 • 地圖資訊板

越過青年旅舍後,前行了約400米,來到了一處青蔥的田園。

新界東北 • 沉積岩園區

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比較完整記錄了香港大約4億年的地質歷史,主要 岩石包括出露於黃竹角咀的砂岩和礫岩,屬晚古生代泥盆紀陸相和淺海相 沉積岩(約4億年前)。另外有出露於馬屎洲的二叠紀(約2.8億年前)海相砂 岩及泥岩和赤門海峽兩岸的早侏羅世海相砂岩和粉砂岩(約1.8億年前)。而出露於赤洲、印洲塘和大鵬灣多個離島的紅色砂岩、粉砂岩、礫岩和角礫岩(約白堊紀晚期),顯示當時屬乾旱的陸相地質環境。出露於東平洲的是古近紀 (約5,600-3,200萬年前)的粉砂岩和頁岩,為香港最年輕的地層。這些沉積岩在不同的地質和地理條件作用下形成多樣化的地貌景觀。

節錄自:https://www.cactm.edu.hk/~geography/geoginform(video_photo_ppt)/HKNationalGeopark_parks_n_scenic_intro.pdf

2.
標尖角 • 觀景台《路牌》1

. .

標尖角 • 觀景台《路牌》1

路牌顯示,由這裡前向【】距離約900米,需時半小時。

3.
標距柱 • M019 《1》

. .

標距柱 • M019 《1》

網格座標為 KK 295 757。

4.
麥理浩徑 • 第1段《2》

. .

麥理浩徑 • 第1段《2》

通往【標尖角 • 觀景台】前段的路段都是比較易行的石屎路。

5.
麥理浩徑 • 第1段《3》

. .

標尖角 • 觀景台《路牌》2

看見路牌所示,前往【標尖角 • 觀景台】還有約500米,需時約15分鐘。

6.
標尖角《1》

浪茄灣

通往【標尖角 • 觀景台】的山徑上,也看見左手邊開揚的山景和浪茄灣沿岸美麗的海景。近的山峰有【西灣山】、【東灣山】、【螺地墩】,還可以望見最遠的山峰【馬鞍山】和【牛押山】。

7.
標尖角 • 觀景台

標尖角 • 觀景台

由起點【】前行了約1公里,終於到達了這次行程的第1個地標景地【標尖角 • 觀景台】。在【標尖角 • 觀景台】往【浪茄灣】方向望去,可以看見遠處的山峰和島嶼:【螺地墩】、【浪茄】、【浪茄仔】、【西灣山】、【東灣山】、【長岩頂】、【睇魚岩頂】、【罾棚角頂】和【飯甑洲】。而在【標尖角 • 觀景台】往【花山】方向望去,可以看見遠處的山峰和島嶼:【】、【破邊洲】、【橫洲】、【火石洲 • 隱氹山】、【沙塘口山】、【花山】、【釣魚翁】、【廟仔墩】、【平排】和【北丫頂】。

8.
標尖角《2》

標尖角 • 腳下東壩

從【標尖角 • 觀景台】往【東壩】的山徑上,向【花山】的方向望去,可以看見遠處的山峰和島嶼:【】、【破邊洲】、【雞脾灣】、【官門遺洞】、【火石洲 • 隱氹山】、【沙塘口山】、【花山】、【釣魚翁】和【廟仔墩】。

9.
標尖角《3》

. .

山路小徑

越過【標尖角 • 觀景台】後,就沿著山路小徑返回【萬宜水庫 • 東壩】。

10.
標尖角《4》

. .

兜了一圈

沿著山路小徑在【標尖角】兜了一個圈,又回到剛才的入口。

11.
麥理浩徑 • 第1段《4》

麥理浩徑 / 東壩 / 浪茄 • 路牌

沿著山路小徑在【標尖角】兜了一個圈,又回到剛才的入口。

12.
麥理浩徑 • 第1段《5》

. .

山路小徑

越過【標尖角 • 觀景台】後,就沿著山路小徑返回【萬宜水庫 • 東壩】。

13.
標距柱•M019《2》

. .

標距柱 • M019《2》

網格座標為 KK 295 757。

14.
萬宜水庫 • 告示牌

. .

萬宜水庫 • 告示牌

往【標尖角】兜了一個圈後,又返回了前方的起點【】。在水塘旁邊總會豎立著這些告示牌,包括『請勿在水塘及集水區放生,餵飼,污染水源,游泳及讓寵物嬉水。』和『如無有效釣魚牌照,不准釣魚』,希望大家都遵守規則,做個良好的公民。

15.
萬宜地質步道《1》

. .

六角岩柱

回到起點【東壩 • 涼亭】後,繼續往下一個景點【萬宜地質步道】前行,左手邊的六角形岩石,便是【東壩】的地標。

16.
萬宜地質步道《2》

. .

萬宜地質步道《昂望 • 東壩》

沿著【萬宜地質步道】向下而行,來到了壩底時,可以看見前方高聳的堤壩【萬宜水庫 • 東壩】。

17.
萬宜地質步道《3》

S形岩柱

走在【萬宜地質步道】上,看見了旁邊有著宏偉的岩壁,同時也看見了這些很形狀特別的,因為自然力量而形成的扭曲狀岩柱。六角形岩柱形成的初期,仍在破火山🌋口內緩慢地冷卻,質感有如泥膠般軟,估計加上受到地震或區域性下沉感力影響,因而扭曲變形而成眼前這些 S 形狀的岩柱。

18.
萬宜地質步道《4》

. .

防波堤 • 資訊板

【萬宜水庫 • 東壩】採用了獨特的雙重結構,在向海的一面加設了由7000多塊消波塊緊扣而成的防堤波,作用是保護主壩免受海浪侵蝕。消波塊最初由【南非】工程發明,至今已有如70餘年歷史;其外形結構能有效擊碎海浪,吸收海浪的衝擊力,被廣泛應用於海堤和避風港,也用作填海和建造人工珊瑚礁。

19.
萬宜地質步道《5》

. .

水深危險 • 告示牌

在【萬宜地質步道】上除了有很特別的六角形岩石外,還有一個遼闊的湖泊,可以讓我們繞湖而行。

20.
萬宜地質步道《6》

矮 • 三角測量石柱

在【萬宜地質步道】上發現了一個很矮和白色的圓柱,似是三角測量石柱,不知道有什麼作用。

21.
萬宜木橋步道

木橋下 • 錦鯉

在【東壩 • 木橋步道】下的湖泊中,還發現了很多錦鯉游來游去。

22.
海蝕洞 • 官門遺洞

. .

海蝕洞 • 官門遺洞《全景》

這是一個由海浪侵蝕而成的天然洞穴,稱為《海蝕洞》,是【西貢】地區常見的海岸侵蝕地貌。

海蝕洞 • 官門遺洞

在萬宜水庫建成以前,海蝕洞面向大海,經歷長期的海浪侵蝕而不斷擴大和加深。水庫在1978年建成後,由於防波堤有效阻擋洶湧的海岸,海蝕洞因而不再遭受侵蝕,其演化從此減少,保留了跟當年幾乎一樣的形態。

23.
萬宜地質步道《7》

東壩 • 遼闊的湖泊

在【萬宜地質步道】上除了有很特別的六角形岩石外,還有一個遼闊的湖泊,可以讓我們繞湖而行。

24.
萬宜地質步道《8》

. .

錨形 • 石堤

【萬宜水庫 • 東壩】所採用的消波塊為工字體結構,或稱為雙 T 結構,由鋼筋和混凝土製成,每塊重達25噸。

25.
萬宜水庫 • 東壩

萬宜水庫 • 東壩

【萬宜水庫 • 東壩】採用了獨特的雙重結構,在向海的一面加設了由7000多塊消波塊緊扣而成的防堤波,作用是保護主壩免受海浪侵蝕。

防波堤 • 錨形石堤

主壩所採用的消波塊為工字體結構,或稱為雙 T 結構,由鋼筋和混凝土製成,每塊重達25噸。而防波堤和主壩之間的緩衝區能進一步降低巨浪對主壩的影響。

行程路線表:
後段 《雞脾灣 → 撿豬灣 → 破邊洲》

26.
萬宜水庫 • 防波堤《1》

圍堰壩 • 告示牌

【圍堰壩 • 告示牌】在防波堤上因為沒有圍欄,大家行走時要份外小心,勿走太近堤邊。

27.
萬宜水庫 • 防波堤《2》

錨形石堤

消波塊最初由【南非】工程發明,至今已有如70餘年歷史;其外形結構能有效擊碎海浪,吸收海浪的衝擊力,被廣泛應用於海堤和避風港,也用作填海和建造人工珊瑚礁。

28.
破邊洲徑 • 入口

. .

破邊洲徑 • 入口

走到【萬宜水庫 • 防波堤】的末端,便是通往下一個景點【破邊洲】的入口。

29.
破邊洲徑《1》

破邊洲徑《1》

沿著山路小徑一直向前行便可以到達【破邊洲】,而也可以在山路的左邊向下而行,先前往【雞脾灣】。

30.
雞脾灣

. .

雞脾灣

眼前便是【雞脾灣】,是一個石灘,這裡除了海水,石頭和小堆垃圾外,沒什麼好看😅。

31.
破邊洲徑《2》

. .

腳下 • 撿豬灣《1》

腳下的石灘便是【撿豬灣 】。

32.
破邊洲徑《3》

. .

破邊洲徑《3》

繼續沿著山路小徑拾級而上前往【破邊洲】。

33.
破邊洲徑《4》

. .

破邊洲徑《4》

繼續拾級而上前往,越過前方的山峰便是【破邊洲】了。

34.
香港之心 • 撿猪灣

. .

香港之心 • 撿猪灣《1》

看著前方的【撿猪灣】,你看到了有個心形嗎?

香港之心 • 撿猪灣《2 / 3 / 4 / 5》

如果你看到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香港之心』😄。

35.
破邊洲

破邊洲

由起點【東壩 • 涼亭】啟程,途經了【標尖角】、【萬宜地質步道】、【東壩 • 防波堤】,再到【雞脾灣】和【撿豬灣】,前行了5.5公里後,終於來到了最後一個景點【破邊洲】。

破邊洲 • 十字架

千里迢迢來到【破邊洲】這裡,除了欣賞大自然在【破邊洲】上所留下來的鬼斧神功《六角形石柱》外,還有這個打卡點《十字架》。

36.
破邊洲徑《5》 [回程]

回望 • 東壩

在【破洲灣】除了《十字架》和《六角形石柱》外,也可以往後回望【花山】、【東壩】和【標尖角】,還有遠處的一眾山峰和沿海的島嶼。

37.
破邊洲徑《6》[回程]

花山坳

這次行程未能登上【花山】,希望下一次有機會到那一遊。

38.
終點: 東壩 • 涼亭 / 西貢萬宜路 / 西壩

. .

東壩 • 涼亭《2》

前行了約7.1公里,兜了一個圈又回到了起點【東壩 • 涼亭】。
. .

西貢 • 萬宜路

這次【萬宜水庫 • 東壩】地質學之旅,欣賞了香港其中的一個浩大建構和來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這裡的美麗風光讓人大飽眼福外,又學習了一些地質學的知識,真是不枉此行。
. .

萬宜水庫 • 西壩

在【萬宜水庫 • 東壩】坐的士回程途中,會途經【】,剛剛好遇上黃昏日落時,眼前美麗的景色同樣令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