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潭(Tai Tam)位於香港島南區東南部,是一個融合自然生態、殖民地歷史與現代豪宅的地區,以大潭水塘群為核心景觀。這組水塘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建於1888年至1917年間,曾是港島主要的食水來源,如今與周邊21項水務歷史建築共同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形成著名的『大潭水務文物徑』。雨季時,大潭篤水塘的12條溢洪道會形成壯觀的人造瀑布,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捕捉這一自然與工程結合的奇景。
—
📍 地理位置
—
【大潭】地區被大潭郊野公園環繞,毗鄰畢拿山、渣甸山和紫羅蘭山,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多條郊遊路徑。從西灣河搭乘14號巴士即可輕鬆抵達,沿途綠樹成蔭,既有水塘的寧靜之美,又能遠眺港島東部的山海風光,是市民遠離都市喧囂、享受自然的理想去處。
—
🗺️ 地理與環境概覽
項目 詳情 所屬區域 南區 Southern District 鄰近地點 赤柱 Stanley、石澳 Shek O、鶴咀 Cape D’Aguilar 海灣 大潭港 Tai Tam Harbour、大潭灣 Tai Tam Bay 山脈 白筆山 Mount Parker、畢拿山 Mount Butler 郊野公園 大潭郊野公園 Tai Tam Country Park —
🏗 歷史背景與發展
- 名稱由來:大潭 – 意指『一大片深水處』,即赤柱半島(Stanley Peninsula)、鶴咀半島(Cape D’Aguilar Peninsula)與大潭篤所包圍的三角海域。
- 歷史記載:明朝《粵大記》已有『大潭』記載;1792年美國船長曾在此補給
- 殖民地時期規劃:曾考慮設立行政中心,後改建維多利亞城
—
🏞 自然生態與地貌
- 面積:約 1243 公頃
- 地貌特色:高山環繞、雨水匯聚形成溪流與水塘
- 主要生境:次生林、灌木林、淡水河溪、水塘
- 生物多樣性:香港瘰螈(Hong Kong Warty Newt)唯一棲息地
—
💧 大潭水塘群 Tai Tam Reservoirs
水塘名稱 英文名稱 建成年份 特點 大潭上水塘 Tai Tam Upper Reservoir 1883–1888 香港第二座水塘,設有石砌輸水道 大潭中水塘 Tai Tam Intermediate Reservoir 1904–1907 花崗石水壩,雨季時形成瀑布景觀 大潭副水塘 Tai Tam Byewash Reservoir 1904 作為溢洪用途,小型水壩,旁有紅葉景點 大潭篤水塘 Tai Tam Tuk Reservoir 1912–1917 主水壩壯觀,主水壩、抽水站、石橋,有12條花崗石拱形溢洪道 —
🧱 法定古蹟群
- 石橋 Stone Bridges:建於1907年,花崗石拱形結構
- 抽水站 Pumping Station:紅磚建築,具中式瓦頂
- 員工宿舍 Staff Quarters:紅磚牆、木窗、圓拱頂
—
🚶♀️ 行山路線推薦
🔹 大潭水務文物徑 Tai Tam Waterworks Heritage Trail
- 起點:大潭郊野公園南門 Tai Tam Country Park South Gate
- 終點:黃泥涌峽 Wong Nai Chung Gap
- 路程:約5–6公里
- 時間:約2–4小時
- 難度:⭐ 一星(新手適合)
- 景點:大潭篤水塘主水壩、百年石橋群、紅葉景點、瀑布景觀
—
🚌 交通
起點地區 巴士路線 下車地點 西灣河 新巴14號 大潭郊野公園站 赤柱 城巴314號(季節性) 大潭道沿線 筲箕灣/小西灣 新巴14號 / 城巴314號 大潭水塘入口或郊野公園站 —
🌉 必看景點
- 大潭篤水塘水壩 Tai Tam Tuk Reservoir Dam:12條花崗石溢洪道
- 百年石橋群 Historic Stone Bridges:4座拱形石橋
- 紅葉景點 Autumn Foliage Spot:燒烤區四號場旁楓香樹
—
🏕 現代設施與社區
- 大潭童軍中心:提供宿營設施,鄰近紅樹林
- 香港國際學校:提供中小學教育
- 住宅區:紅山半島(Redhill Peninsula)、龜背灣(Turtle Cove)、皇府灣(Regalia Bay)、玫瑰園(Rosecliff)等低密度豪宅區
- 紅樹林生態 Mangrove Habitat:分布於大潭港一帶
—
📚 歷史趣聞
- 明代《粵大記》已有『大潭』地名記載。
- 『大潭篤』與『大潭頭』分別代表昔日大潭的北端與南端
- 18世紀,大潭灣曾是香港島南岸的主要港口,稱為『香港港口』(Hong-kong Harbour)。
- 英國人開埠初期曾考慮在南岸設立行政中心,但因地形崎嶇而選擇北岸的維多利亞城(Victoria C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