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坳 • 風雨亭

🏕️ 九龍坳 • 風雨亭(Kowloon Pass Wind and Rain Pavilion)坐落於香港之間的山坳,海拔約250米,是麥理浩徑第五段的重要休憩點。這座亭子得名於其地理位置-自古便是連接九龍與新界的交通要道,而『風雨亭』之名則體現了為行者遮風擋雨的實用功能。周邊保留著二戰時期的軍事遺跡,如機槍堡與戰壕,見證了1941年香港保衛戰的歷史烽煙。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細內容
🗺️ 地點名稱 九龍坳風雨亭(Kowloon Pass Wind and Rain Pavilion)
📍 所在位置 九龍坳(Kowloon Pass) 是一個天然山坳,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北部,介乎之間,連接新九龍(New Kowloon)與新界(New Territories)
🏞️ 所屬郊野公園 獅子山郊野公園(Lion Rock Country Park)
🛤️ 登山路線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Eagle’s Nest Nature Trail)、麥理浩徑第五段(MacLehose Trail Section 5)
🏛️ 歷史背景 1997年改建為(Hong Kong Handover Commemorative Pavilion),由董建華(Tung Chee-hwa)題字

亭子採用傳統中式設計,紅柱灰瓦與周邊綠林相映,既是遠足者的補給站,也是觀景勝地。從此處可俯瞰整個九龍半島的都市景觀與獅子山壯闊山勢,黃昏時分的維港夕照更是攝影愛點。由於地處山坳風口,涼風習習,成為夏日行山者的天然避暑站。

🛖 風雨亭設計

項目 詳細內容
🪑 結構設計 是一座三面封閉的木造亭子,設有三張長凳,結構簡樸,主要功能是遮風擋雨,供行山者休息
🌳 周邊環境 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環境清幽
✍️ 題字內容 』,由董建華題字

九龍坳風雨亭的戰略位置與歷史背景,使其超越單純的休憩功能,成為融合自然、歷史與人文的獨特地標。無論是挑戰麥理浩徑的旅人,或追憶戰爭歷史的訪客,皆能在此找到共鳴,體現香港郊野文化中『亭小乾坤大』的深遠意涵。

🏛️ 歷史沿革

  • 在交通尚未發達的年代,九龍坳是九龍與之間的主要通道之一。
  • 1997年,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AFCD) 將原有風雨亭改建為:
    • 香港回歸紀念亭(Hong Kong Reunification Pavilion)
    • 以紀念香港主權移交
    • 亭上刻有時任行政長官 董建華(Tung Chee-hwa) 的題字

🥾 行山路線與景觀

  • 九龍坳是通往獅子山山頂的熱門路段之一。
  • 常見路線包括:
    • 由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Eagle’s Nest Nature Trail) 出發
    • 經過九龍坳風雨亭
    • 最終登上 獅子山山頂(Lion Rock Peak)
  • 沿途可俯瞰:
    • 九龍市區全景
    • 綿延山脈與自然林地
  • 此路段亦屬於 麥理浩徑第5段(MacLehose Trail Section 5)

🚍 交通資訊

項目 詳細內容
🚏 起點建議 石梨貝水塘(Shek Lei Pui Reservoir)巴士站,乘搭72或81號巴士
👣 行山路線 沿鷹巢山自然教育徑步行約1.5小時,適合初級行山者
📸 打卡景點 可俯瞰九龍市區及新界群山

🌳 周邊景觀

  • 四周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都市中難得的寧靜角落。
  • 可遠眺 九龍半島(Kowloon Peninsula)維多利亞港(Victoria Harbour),甚至在天氣晴朗時看到港島高樓。
  • 附近設有昔日英軍的軍事座標柱與石碑,增添歷史氛圍。

🧭 小知識

  • 『九龍坳』的『坳』是粵語地形詞,指山與山之間的低谷或通道,英文常譯為 Pass 或 Gap
  • 九龍坳與坳在古代是『挑擔仔』村民、商旅往返九龍與的必經之路,見證了香港早期的交通發展。
  • 風雨亭雖小,但在香港行山文化中地位重要,是不少登山者的『打卡點』。
  • 附近的 獅子山精神(Lion Rock Spirit) 是香港人堅毅不屈的象徵,與此地地理位置相呼應。

  • 風雨亭《2》
  • 風雨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