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景陶碉堡(礦山)】(英文:MacIntosh Forts – Kong Shan)是7座麥景陶碉堡之一,位於新界北區的蓮麻坑附近。這些碉堡在英屬香港時期主要用於邊境監控,至今仍在使用中,但已從人手值勤轉為電子監察系統運作。
—
1. 背景與歷史
麥景陶碉堡(英文:MacIntosh Forts)是香港警察隊於1949年至1953年間興建的警崗,共有7座,分別位於香港邊境禁區內的多座山嶺上。這些碉堡的興建背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政治局勢密切相關。當時,香港政府擔心新中國的成立會對香港社會構成威脅,加上大量逃避共產黨的難民湧入香港,導致社會動盪。為此,時任警務處處長麥景陶下令在邊境地區興建這些碉堡,以監視深圳河對岸的解放軍動向並打擊跨境罪行。
—
2. 設計與結構
麥景陶碉堡的設計具有軍事防禦功能,礦山碉堡也不例外。其建築為兩層高,頂層呈八邊形或圓形設計,朝向北方以監視深圳河以北的局勢。碉堡外圍設有鐵絲網,內部配備生活區(包括煮食區、休息室和洗手間)、發電機房、水塔及防彈牆,以確保警員在執勤時的安全與便利。
此外,碉堡還配備了探照燈,用於夜間監視邊境鐵絲網。探照燈不僅提供照明,還具有震懾非法入境者的作用,象徵警察的監視無處不在。
—
3. 功能與用途
【麥景陶碉堡(礦山)】的主要功能包括:
- 邊境監控: 監視深圳河對岸的解放軍動向及邊境活動。
- 打擊跨境罪行: 防止非法入境、走私及其他跨境犯罪活動。
- 歷史與文化意義: 作為香港邊境歷史的見證,麥景陶碉堡於1997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
4. 現狀與保護
根據《邊境禁區修訂令2015》,麥景陶碉堡已於2016年1月4日被剔出邊境禁區範圍,但由於保安理由,這些碉堡仍不對外開放。礦山碉堡作為其中之一,至今仍保留其原始結構與功能,並繼續用於邊境監控。
—
【麥景陶碉堡(礦山)】是香港邊境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與功能反映了冷戰時期香港的特殊政治環境。作為二級歷史建築,它不僅具有軍事價值,還承載了香港的歷史記憶與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