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涌水塘公園

🌳 黃泥涌水塘公園(Wong Nai Chung Reservoir Park)是香港島的一處歷史悠閒空間,前身為香港第一個公共水塘 – 黃泥涌水塘,於1899年建成並供應食水至1970年代。隨著香港供水系統的擴展,水塘功能逐漸被淘汰,最終在1986年轉型為現今的公園,成為香港少數由水塘改建的公共休憩場所。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細資料
📍 名稱 黃泥涌水塘公園(Wong Nai Chung Reservoir Park)
🌐 地點 香港島
🕰️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五:11:00–18: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09:00–18:00;星期一休園
🏛️ 管理機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歷史背景 建於1899年,原為輔助水源水塘;1986年改建為香港首個划艇公園
🏗️ 建築特色 水壩以花崗石砌成,水掣房以粗琢石塊築成,溢流口由彎曲梯級形石塊組成
🏰 法定古蹟 水壩、水掣房、溢流口於2009年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 康樂設施 水上單車、小艇租賃、茶座、步行徑、餵魚體驗
🍵 茶座特色 提供港式小食及三層下午茶架,船上點餐由職員『船運』送餐
🐟 生態環境 水塘畔常見魚類、烏龜,環境清幽
🚌 交通方式 巴士路線:1M、6、66(於『黃泥涌水塘公園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 鄰近行山路線 徑、、衛奕信徑
🎖️ 建築獎項 曾獲1987年香港建築署年度大獎,設計融合自然環境
🗺️ 鄰近行山路線 、黃泥涌峽徑、、衛奕信徑等
🔗 網址 康文署官方資訊

公園最大特色是保留並融合了原始水塘的歷史結構與自然生態。園內仍可見舊水壩、水掣房及輸水管道遺跡,而平靜的水塘水面如今成為划艇及釣魚愛好者的熱點,周邊綠樹成蔭的步道更吸引大量鳥類棲息,形成都市中難得的生態教室。此外,公園設有兒童遊樂場、健身設施及野餐區,並與香港仔水塘道及相連,成為家庭假日放鬆的熱門去處。

🧱 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

黃泥涌水塘建於1899年,是香港第三座水塘,原為的輔助水源。由於容量有限,1960年代後逐漸失去供水功能,1986年改建為香港首個划艇公園。

🏛 法定古蹟建築群

建築 建成年份 評級 特點
水壩 1899 法定古蹟 以花崗石砌成,長82.3米,高18.3米,頂部設通道
水掣房 1899 法定古蹟 粗琢石塊築成,原為廡殿式屋頂,後改為平頂
溢流口 1899 法定古蹟 彎曲梯級式石塊設計,連接天然水道,導水至下游
工人宿舍 1899 二級歷史建築 殖民地風格,曾為水務工人居所

這些建築於2009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見證百年水務發展與香港保衛戰的歷史。

🚶‍♀️ 自然景觀與行山路線

🌄 大潭郊遊徑(約5.5公里)

  • 起點:黃泥涌水塘公園
  • 經紫羅蘭山、陽明山莊、渣甸南引水道
  • 沿途可俯瞰中環、、銅鑼灣等城市景色
  • 可參觀軍事遺跡:炮台、機槍堡、彈藥庫等

🐢 生態觀察

  • 湖畔常見烏龜曬太陽、魚群悠游
  • 適合親子自然教育與拍照打卡

🛶 水上活動與茶座體驗

黃泥涌水塘已改建為人工湖,提供多種水上活動與餐飲選擇:

🚤 水上單車租賃(2025年更新)

項目 平日 週末及假期
2人船 $60 $120
4人船 $120 $220
下午茶套票(2人) $198(含船費) $198(不含船費)
  • 可於船上點餐,由職員以『船運』方式送餐
  • 下午茶包含三層鹹甜點心架,儀式感十足
  • 小朋友可購買魚糧邊乘船邊餵魚,樂趣滿分

🍴 茶座美食

  • 港式小食:魚蛋、燒賣、章魚小丸子
  • 特色甜品:冰菠蘿、豆腐花、原殼雪葩
  • 熱食:芝士熱狗腸、瑞士雞翼等

交通上可從銅鑼灣搭乘巴士5號或專線小巴28號直達,公園免費開放且無時間限制。黃泥涌水塘公園不僅見證了香港水利工程的演變,更以獨特的歷史與自然共生模式,成為港島城市與郊野之間的綠色橋樑。

🚍 交通方式

  • 巴士路線:1M、6、66 等
  • 下車站:黃泥涌水塘公園站
  • 下車後沿樓梯上行,步行約5分鐘即達

  • 黃泥涌• 水塘《3》
  • 黃泥涌• 水塘《2》
  • 黃泥涌• 水塘《1》
  • 黃泥涌• 水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