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排頭

🗺️ 長排頭是香港新界東北海的一個岬角,與附近的長石嘴、三個嘴、企山嘴、亞公嘴共同被稱為『五咀』。它位於香港的東北邊陲,通常需要行走15公里或以上的路程,並涉及綑岸(沿海岸線行走)及穿林,因此遊人相對較少,環境也較為隱蔽寧靜。

📌 基本資訊

項目 資訊內容
📍 地點位置 香港新界東北地區,屬『東北五咀』之一
🌐 地形特色 連島沙洲,擁有天然潮池『天池』,退潮時形成『天空之鏡』景觀
🌿 生態環境 紅樹林、濕地、潮間帶生態豐富,環境原始自然
🥾 行山路線 出發 → → 長排頭,全長約17–18公里,需良好體力
🧭 難度評級 ★★★★☆(涉及綑岸與山林路段,需留意潮汐)
🕒 建議行程時間 約6小時(視體能與路況而定)
🏞️ 周邊景點 荔枝窩、、鴨洲、吉澳等
🚦 地標建築 長排頭燈塔、天池潮池
🚍 交通方式 小巴20R(墟站 → )起點;小巴56K(站)終點
⚠️ 注意事項 路段有長草、潮汐影響,建議穿著長褲並查閱天文台潮汐預報

【長排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是岸邊一個天然的潮汐水池,被稱為『天池』。這個水池在潮退時會與大海分隔,水面在風平浪靜時能如鏡面般倒映天空,形成迷人的『天空之鏡』效果,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不過,觀賞天池需要嚴格掌握潮汐時間,若遇大潮或潮漲,天池可能會被海水淹沒。此外,長排頭岸邊還設有一座燈塔,為景觀增添了特色。

🌊 天池:長排頭的靈魂

長排頭最著名的地標是『天池』,一個天然橢圓形潮池。退潮時水面平靜如鏡,倒映藍天白雲,宛如『天空之鏡』,是攝影愛好者的夢幻場景。

📸 建議拍攝時間:退潮後 1–2 小時,水位低於 1.5 米最佳

🧭 地理位置與地貌特色

  • 位置:長排頭位於新界東北海岸,是『東北五咀』之一,與新舅埔角相對。
  • 地貌:屬於連島沙洲,退潮時可步行通往,地形平坦但周邊多岩石與紅樹林。
  • 天池:橢圓形天然潮池,退潮時水面平靜如鏡,形成『天空之鏡』奇景,是攝影愛好者的聖地。

🌿 生態與自然環境

  • 紅樹林濕地:沿岸分佈紅樹林,孕育多種水鳥與濕地生物。
  • 潮間帶生物:可見彈塗魚、螃蟹、貝類等,生態多樣。
  • 原始環境:人跡罕至,保留自然原貌,適合觀察自然演化。

前往長排頭的路線通常從起步,途經荔枝窩、鎖羅盆等已荒廢或半荒廢的村落,最終抵達長排頭。這條路線路程長(約15-18公里),需時約5-7小時,且部分路段需要綑岸和穿越叢林,對行山者的體能和經驗有一定要求。由於地處偏遠,沿途補給點稀少,主要依賴起點和終點附近的士多(如、荔枝窩或的士多),因此出發前必須做足準備,帶備充足的糧水、地圖及防護裝備,並密切留意天文台的潮汐預報。

🚍交通方式

地點 交通工具與路線說明
小巴 20R:墟站 ↔
小巴 56K:鐵路站
荔枝窩 假日街渡:馬料水或鹽田港出發(需預約)

📸 沿途精彩景點

景點 特點
天池 天空倒影,攝影熱點
水壩 荒廢村落遺跡
鴨洲、吉澳遠景 海天一色,視野開闊
鳳坑碼頭 小燈塔與漁村風情

🎒 裝備建議清單

  • 🧢 防曬帽與太陽眼鏡
  • 🥾 防滑登山鞋
  • 🧴 防曬霜與蚊怕水
  • 📱 離線地圖或 GPS 手錶
  • 🧃 足夠水與能量補充品
  • 🧤 手套(部分路段需攀爬)

⚠️ 注意事項與貼士

  • 🌊 潮汐時間至關重要,務必查閱 香港天文台潮汐預報,避免潮漲阻路
  • 🧭 地圖拍照備份,部分山徑未標示於線上地圖,防止迷路
  • 🧵 絲帶導航有限,絲帶引路不一定可靠,需自行判斷方向及使用離線地圖或 GPS
  • 🌿 草叢密集,建議穿著長褲、防滑鞋,攜帶登山杖與防曬用品
  • 📸 最佳拍攝時機:退潮時段,尤其是大退潮日

‼️ 注意風險

  • 🌊 潮汐風險
    • 綑岸段需在退潮時行走,建議查閱香港天文台潮汐預報。
    • 天池水位高於1.5米時可能被淹沒,無法拍攝倒影。
  • 🌲 叢林穿越
    • 某些路段需爆林,非正規路線,建議有經驗者同行。
    • 若迷路,應原路折返,重新尋找絲帶或明確路徑。
  • 🚫 不宜獨行
    • 路線偏遠,手機訊號不穩,建議結伴同行並告知親友行程。

🌅 延伸探索建議

  • 🏝️ 吉澳、鴨洲:遠眺島嶼,海天一色
  • 🧭 三角咀、新舅埔角:地貌奇特
  • 🏡 谷埔村、鳳坑村:新界北郊遊熱點,保留客家文化,風景優美,適合稍作休息
  • 🪵 荔枝窩空心樹:樹幹中空,可供拍照與探索
  • 🏚 榕樹凹村:荒廢村落,保留原始客家建築風貌

  • 大深涌 • 孤獨的樹《貳》
  • 長排頭 • 天池《180度 景觀》
  • 長排頭 • 天池
  • 大深涌 • 孤獨的樹《壹》
  • 長排頭 . 天池 | 360度 • 全景
  • 長排頭 • 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