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坑山

🏔️ 九龍坑山(Cloudy Hill)是香港新界東北部的一座山峰,海拔440米,位於區與北區交界處,屬範圍。這座山是的起點,也是麥理浩徑與衛奕信徑的交匯處,山頂設有三角網測站及電視發射塔,可360度俯瞰林村谷、市鎮、吐露港及深圳邊境景觀,視野極其開揚,尤其日落時分的城市燈火與海景交融,景色壯麗。九龍坑山原名『合雲山』,因山麓曾有多條溪流匯聚成『九龍坑』村落而得名,其山勢平緩但路徑多碎石,需約2小時攀登,是挑戰前的熱身路線。

📌 基本資訊

類別 詳細內容
🗻 中文名稱 九龍坑山,又稱合雲山、雲山(Cloudy Hill)
📍 所在地點 香港新界北部,以北、東南,屬
📏 海拔高度 主峰:440米;副峰大山尾:419米
🧭 座標位置 22°28′33.21″N, 114°10′13.87″E
🏞 地理特徵 兩座山峰,山腳西部為九龍坑村,東臨沙螺洞,北接八仙嶺郊野公園
📡 設施 山頂設有數碼地面電視廣播發射站,服務大埔、等地區
🧭 行山路線 終點及第九段起點;『天梯』路線約7.5公里,需時約3.5小時,難度中上級
🪜 天梯特色 約3000級樓梯,分段設有涼亭與休憩點,途中可見康樂園、吐露港、等景色
🦋 生態價值 沙螺洞為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棲息稀有物種如盧氏小樹蛙、幻紫斑蛺蝶、藍鳳蝶等43種蝴蝶
🐸 稀有物種 包括盧氏小樹蛙(Romer’s Tree Frog)、蜻蜓、蝴蝶等
🏛 文化歷史 九龍坑村保存客家文化,松嶺鄧公祠見證客家人遷徙歷史;沙螺洞村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 季節景觀 秋冬芒草盛放,山頂常被雲霧覆蓋,景色如仙境;春夏蝴蝶活躍,適合觀賞自然生態

【九龍坑山】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歷史痕跡。山體主要由火山岩構成,植被以次生林及灌木為主,常見赤麂、豪豬等動物蹤跡。二戰期間,英軍曾在山脊修建防禦工事,如今仍可見戰壕與機槍堡遺跡。九龍坑山周邊蘊含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東北坡的沙羅洞谷地是香港最大淡水濕地,記錄了逾80種蜻蜓及盧氏小樹蛙等珍稀物種,而山腳的鳳園谷更是著名的蝴蝶保育區。歷史遺跡方面,二戰期間英軍曾在此修建防線,山徑旁仍可見機槍堡遺址,而山下的九龍坑村仍保留客家老屋與宗祠,見證新界鄉村的變遷。此外,山頂的發射塔自1960年代啟用,至今仍是香港數碼電視廣播的關鍵設施。

📍 地理位置與名稱由來

位於大埔以北、東南,屬新界東北山脈。山名源自西南山腳的『九龍坑』,英文名『Cloudy Hill』形容山頂常被雲霧籠罩。

登山路線主要從徑或泰亨村起步,沿衛奕信徑標距柱W100附近的山徑上行,全程約3公里,需時2至3小時,坡度中等但部分路段較陡峭。交通方面可從站搭乘64K巴士至九龍坑站,或從粉嶺站步行至泰亨村。下山可選擇經流水響或沙羅洞前往粉嶺,全程約需4至5小時。九龍坑山雖非熱門景點,但其融合地質、歷史與景觀的特質,成為遠足者探索新界鄉郊魅力的隱藏寶地。此外,山腰的九龍坑老圍村保留著傳統客家民居,而山腳的廣福橋更是1920年代連接大埔與粉嶺的重要通道,見證了新界東北的鄉村發展史。

🥾 行山路線

🔹 太和站至山頂

經典路線:太和站 ➝ 九龍坑山 ➝ 流水響水塘

  • 路線總長:約10.8公里
  • 特色:攀登超過3,000級樓梯,被譽為『香港天梯』
  • 沿途可見康樂園及吐露港景色
  • 攀升高度:約699米
  • 需時:約4.5小時(中級難度)
  • 起點:太和港鐵站(Tai Wo MTR Station)A出口
  • 終點:流水響水塘(Lau Shui Heung Reservoir)或沙螺洞(Sha Lo Tung)

🔹 衛奕信徑(Wilson Trail)

  • 衛奕信徑 • 第8段終點與第9段起點
  • 屬香港最具挑戰性的長途遠足徑之一

⚠️ 行山安全與裝備建議

  • 穿著防滑登山鞋
  • 攜帶足夠飲水(至少2公升)
  • 配備防曬用品(帽子、太陽眼鏡、防曬霜)
  • 建議使用登山杖應對天梯段
  • 山上無補給點,請於太和站或村補給

⛰️ 山徑特色與景觀

  • 九龍坑山天梯:超過2,000級石階,挑戰體能與耐力
  • 芒草原:秋冬季節盛放,形成金色山坡
  • 吐露港海景:登頂後可遠眺吐露港、馬鞍山、八仙嶺等

🦋 保育景點

項目 詳情
鳳園蝴蝶保育區 九龍坑山東南山腳,記錄超過150種蝴蝶
沙螺洞濕地 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棲息地包括蛙類、蜻蜓、稀有植物

🌿 生態與自然景觀

🦋 蝴蝶熱點

  • 鄰近鳳園蝴蝶保育區
  • 常見品種:幻紫斑蛺蝶、藍鳳蝶、金斑蛺蝶
  • 最佳觀賞時間:上午9:30至下午4:30

🌾 芒草景觀

  • 秋冬季遍佈芒草,形成金色草原
  • 日落時分最壯麗,適合攝影

📡 山頂設施

  • 設有數碼地面電視發射站,覆蓋大埔、馬鞍山、粉嶺及上水地區。
  • 山頂設有標高柱與維修通道,部分路段可供車輛通行

🛕 文化遺跡

項目 詳情
皇后山印度廟 1960年代建成,供啹喀兵使用,屬三級歷史建築

  • 九龍坑山 • 天梯  《6》
  • 九龍坑山 • 天梯  《5》
  • 九龍坑山 • 天梯  《4》
  • 九龍坑山 • 天梯  《2》
  • 九龍坑山 / 馬鞍山 / 大帽山  《全景》
  • 九龍坑山 • 天梯  《1》
  • 標距柱 • W 105
  • 九龍坑山《日落黃昏》
  • 衛奕信徑第8段 • 地圖資訊板《6》
  • 衛奕信徑第8段 • 地圖資訊板《5》
  • 九龍坑山《魁梧的鐵騎士》
  • 九龍坑山《2》
  • 九龍坑山《1》
  • 衛奕信徑《木刻 • 標示牌》
  • 九龍坑山老圍 / 流水響水塘《石刻 • 路牌》
  • 九龍坑山 • 電視發射塔🗼《10》
  • 九龍坑山 • 電視發射塔🗼《9》
  • 九龍坑山 • 電視發射塔🗼《8》
  • 九龍坑山 • 電視發射塔🗼《7》
  • 九龍坑山 • 電視發射塔🗼《6》
  • 九龍坑山 • 電視發射塔🗼《5》
  • 九龍坑山 • 電視發射塔🗼《4》
  • 九龍坑山 • 電視發射塔🗼《3》
  • 九龍坑山 • 電視發射塔🗼《2》
  • 九龍坑山 • 電視發射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