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錦公路

🛣️ 粉錦公路(Fan Kam Road)是香港新界一條橫貫區八鄉(Pat Heung)與北區(Sheung Shui)的主要幹道,全長約7.8公里,連接寶石湖路與八鄉錦田公路,於1953年通車,最初名為『粉錦路』,並於1979年8月24日正式更名為粉錦公路。這條公路是1950年代香港政府為加強新界東西交通聯繫而興建的道路之一,最初由駐港英軍興建,旨在連接新界東北與西北的交通網絡,通車初期僅限持有通行證的車輛使用,直至1955年九巴18線(現77K線)開通後才成為公共運輸路線。粉錦公路沿線經過多個鄉村與設施,包括、蓮塘尾、香港哥爾夫球會球場、北區醫院及八鄉少訊中心(前八鄉消防訓練學校),但因路面寬度僅約5.5米且彎道多,部分路段如橫過雙魚河處更為狹窄,大型車輛交會時需謹慎讓行,且行人路較窄且不連貫,部分路段甚至缺乏護欄,行車與行人安全需特別注意。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細資料
🛣️ 中文名稱 粉錦公路(Fan Kam Road)
🏗️ 通車年份 1953年7月(原名『粉錦路』,1979年改名)
🧱 建造背景 由駐港英軍興建,與荃錦公路、同期開闢
📍 起點 寶石湖路與公路交界
📍 終點 八鄉警署旁與錦田公路交界
📏 道路長度 約7.8公里
🚗 行車方向 雙線雙程(南北行雙向不分隔)
🚦 車速限制 50公里/小時
🧭 主要交匯道路 錦田公路、路、保健路、青山公路-段、公路
🏞️ 沿線地區 打石湖、雙魚河、橫台山、蕉徑、丙崗、哥爾夫球場、蓮塘尾、水澗石等
🚶‍♂️ 行人設施 多段行人路狹窄或不連貫,部分路段無護欄或無行人路

【粉錦公路】不僅是交通動脈,也見證了香港鄉郊發展與軍事歷史。沿線的八鄉消防訓練學校建於1968年,曾是新界消防行動總部,2016年移交警方改為『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設有模擬射擊訓練與高空吊索等設施。此外,粉嶺高爾夫球場(1911年啟用)與『路德會雙魚薈』過渡性房屋項目(2024年落成)分別反映區域的休閒與社會功能。道路周邊生態與農業並存,如蕉徑的農地與打石湖的鄉村景觀,但部分路段缺乏行人道與護欄,村民曾呼籲改善。

🏗️ 歷史沿革

年份 事件
1953年7月 正式通車
1955年11月 九巴18線(現77K)開始行駛,是首條途經此路的公共交通線
1972年9月22日 刊憲命名為『粉錦路』
1979年8月24日 正式改名為『粉錦公路』

近年,粉錦公路面臨發展與保育的平衡挑戰。政府計劃將粉嶺高球場部分用地改作公營房屋,預計2029年提供約9,000單位,同時開展道路改善研究,包括交通疏緩與樹木保育。目前九巴77K線與小巴18線仍為主要公交服務,而2025年6月發生的致命交通意外再次凸顯路況風險。這條公路融合了歷史、社區需求與自然景觀,持續演變為新界北區的多元走廊。

🚍 公共交通

路線 起訖點 備註
九巴77K線 上水 ↔ 唯一全段途經粉錦公路的巴士線
小巴18線 上水 ↔ 元朗 覆蓋全段
小巴57K、58K線 上水 ↔ 丙崗、蕉徑 行駛部分路段,服務蕉徑及丙崗
龍運巴士E43線 上水 ↔ 青山公路 行經短段,行駛部分路段,連接上水與青山公路

🗺️ 沿線地標與村落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備註
打石湖 Tai Shek Wu 山坡側路段,無護欄
哥爾夫球場 Hong Kong Golf Club 粉嶺會所段,無行人路
Kiu Tau 橫跨雙魚河(Double Fish River)
北區醫院 North District Hospital 急症室入口外設有巴士站
八鄉少訊中心 Pat Heung Junior Police Call Centre 青少年活動中心
水澗石 Shui Kan Shek 村落地段
橫台山 Wang Toi Shan 散村路交匯點
蕉徑路 Tsiu Keng Road 通往蕉徑小巴總站

⚠️ 道路特色與挑戰

  • 橋頭段橫越雙魚河(Double Fish River)僅容兩部小型車交錯通過
  • 多段無行人路或不連貫,打石湖段更無護欄
  • 沿途設有里程標誌,由北至南計算

🛠️ 擴建與改善工程

  • 政府提出擴建粉錦公路以改善交通擠塞與安全問題
  • 擴建工程尚在規劃階段,涉及土地收回與環境評估

  • 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