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宜水庫 • 東壩(High Island Reservoir East Dam)是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地標,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內,建於1970年代為攔截海水興建萬宜水庫而建。這座巨型堤壩以其獨特的錨形石防波堤聞名,過萬塊雙T形混凝土預製件綿延延伸至海中,不僅具備抵御風浪的實用功能,更形成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現代工業景觀,與周邊古老的六角形岩柱群形成時空對話。
—
📌 基本資訊
項目類別 詳細資料 📍 地理位置 位於香港新界西貢東郊野公園內,原為官門海峽,靠近糧船灣洲與西貢半島之間的官門海峽 🗓️ 建造時間 1971年動工,1978年竣工,屬於香港70年代最大型的工務工程之一 💧 儲水容量 約2.81億立方米,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 壩體結構 主壩長1,593呎、高348呎 🧊 防波堤設計 副壩由超過2,500個重達25公噸的雙T形混凝土消波塊組成 🌋 地質奇觀 擁有世界罕見的流紋質火山岩六角形岩柱,形成於約1.4億年前的超級火山活動 🧭 地質遺產地 2022年入選『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地』百大之一,具高度科學與教育價值 🧭 地質步道 萬宜地質步道平緩易行,設有解說牌,適合親子及地質愛好者 🌊 海蝕地貌 包括海蝕洞、海蝕崖、海蝕拱等,與岩柱群交織成壯麗景觀 🧪 岩石特性 六角形岩柱由流紋質火山岩構成,平均直徑1.2米,最大可達3米,出露高度達100米 🧬 地質變形 岩柱群中出現S形彎曲,因冷凝過程中地質運動造成塑性岩柱變形 🏘️ 歷史背景 原址為官門海峽,建造水庫時淹沒多條村落,包括爛泥灣村 🧭 GPS座標 約 22°21′50″N 114°22′20″E 🌅 觀景特色 壩上可迎著海風觀賞日出,景色壯麗,深受攝影愛好者喜愛 —
—
東壩周邊蘊藏著珍貴的地質遺跡,可見約1.4億年前火山活動形成的流紋岩六角形岩柱群,這些岩柱直徑可達兩米,垂直聳立如天然管風琴。2022年新開放的海蝕洞『金剛箍』更展示出岩柱被海浪侵蝕成的拱形結構,而破邊洲海蝕柱、斷崖與滑塌構造等地質現象,使這裡成為亞洲最壯觀的火成岩地質課堂。
—
🌋 地質奇觀解析
🔶 六角形岩柱群
- 形成於約1.4億年前的『糧船灣超級火山』爆發後,岩漿冷卻收縮形成六角裂隙
- 香港的岩柱由流紋質火山岩構成,富含二氧化矽,與一般玄武岩不同,顏色偏灰白,含石英與鉀長石
- 岩柱直徑平均約1.2米,最大可達3米,高度可達100米,分布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
- 世界罕見的流紋質六角岩柱,2022年入選『國際地質遺產地』
- 海陸合共超過100平方公里,包括果洲群島、大浪灣等
🔀 S形彎曲岩柱
- 由地質運動在岩漿尚未完全固化時發生,造成岩柱彎曲變形
- 中間有一條深色岩牆,是後期基性岩漿侵入的痕跡,形成獨特的地質交錯景觀
🌊 海蝕地貌
- 包括海蝕洞、海蝕崖、海蝕拱等,最著名的是破邊洲
- 破邊洲原與花山相連,因岩石碎裂帶長期受海浪侵蝕而分離成獨立小島
—
交通上可從西貢市中心搭乘94號巴士至北潭湧,再轉乘假日專線小巴9A直達壩頂。東壩設有地質解說徑、觀景台及洗手間設施,但需注意壩上無遮蔭且風勢強勁,建議攜帶防風外套與充足飲水。這片融合人類工程智慧與自然奇觀的地域,已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教育與攝影聖地。
—
🚶♀️ 遊覽建議與交通方式
- 步道長度:約1.4公里,來回約2小時
- 設施:設有資訊牌、觀景台、木橋、洗手間
- 交通方式:
- 假日專線小巴 9A(西貢市中心出發)
- 專屬地質導賞團
- 出海觀賞破邊洲與海蝕地貌
—
📸 萬宜地質步道亮點
景點名稱 特點與解說 S形彎曲岩柱 岩柱在冷卻未完全固化時受地質運動影響而彎曲,融合岩牆與火山岩層,極為罕見 深色岩牆 基性岩漿後期侵入彎曲岩柱弱帶,形成明顯對比的岩牆 破邊洲 原與花山相連,因岩石碎裂帶被海浪侵蝕而分離成獨立小島 海蝕洞與海蝕崖 海浪侵蝕岩柱弱帶形成,可近距離觀賞 防波堤 由2,500個雙T形混凝土消波塊組成,每個重達25公噸 海蝕洞木橋 2016年興建,可近距離觀賞海蝕洞內部 —
🏗️ 工程壯舉:海中建庫的創舉
- 建造方式:以兩條主壩(東壩、西壩)連接糧船灣洲與西貢半島
- 防波設計:東壩面向南海,設有副壩與消波塊抵禦海浪;西壩因位於內灣,僅以岩石堆砌
- 工程挑戰:需抽乾海水、清理海底淤泥後注入淡水,屬全球首創
—
🏘️ 歷史與文化故事
- 原址為官門海峽,建水庫前需遷村,爛泥灣村改名為『萬宜灣村』
- 村民主要為客家人,原以捕魚與農耕為生,因水庫建設而搬遷至西貢市中心新村落
- 水庫原名『糧船灣淡水湖』,後改名為『萬宜水庫』以紀念原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