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門村

🧭 紅石門村(Hung Shek Mun Tsuen)位於新界東北部的印洲塘海岸公園內,是一處以獨特紅色岩石地貌聞名的廢棄村落。這裡的岩石因含有豐富鐵質,經過長期氧化作用呈現鮮艷的赤紅色,它以壯麗的紅色岩岸、獨特的地貌和隱世的行山路線而聞名,被行山界譽為「火紅海岸」。紅石門村歷史可追溯至早期農業時代,村民最初以務農為生,後轉向養魚業,如今已無人居住,僅存破損的石屋、荒廢灶台和一條橫臥於海岸的古老堤堰。

村】地理位置偏遠,位於乾門咀與往灣洲之間的狹窄水道,兩岸赤紅岩石夾峙,形成如「門戶」般的獨特地貌。這裡屬於印洲塘海岸公園範圍,海域生態豐富,可觀察到彈塗魚、海參、海星等生物。由於其丹霞地貌的壯觀景色,成為香港行山愛好者的秘境,常見路線從出發,經等地,全程約15-20公里,需時5-9小時,途中會經過廢村遺址和紅色岩岸,極具探險趣味。

【紅石門村】周邊的迷椏走廊以路徑隱密、易迷路聞名,行山者需依靠絲帶標記和地圖導航。由於地處偏遠且缺乏補給點,前往紅石門需充分準備飲水、糧食及長袖衣物,並注意潮汐時間,適合有經驗的登山者探索。這片未受污染的遺世美景,展現了香港郊野最原始而震撼的自然風貌。

🏡 村落歷史與遺跡

📜 歷史背景

  • 可追溯至農業時代,村民以種植為生
  • 曾是小型漁農村落,居民約40人
  • 初期務農,後期轉向養魚業
  • 因交通不便及人口外移而荒廢
  • 村落已完全荒廢,僅剩破損堤壩與廢屋

🧱 現存遺跡

  • 破損堤堰與廢棄村屋
  • 附近有吉澳供水水塘

🌋 地質奇觀

🔥 火紅海岸

  • 含有鐵質礦物
  • 在酷熱氣候下氧化形成氧化鐵(Iron Oxide)
  • 呈現紅色,屬於丹霞地貌,與中國丹霞山地貌相似
  • 被譽為香港最壯觀的紅色岩岸
  • 與碧海藍天形成強烈對比,景色震撼
  • 潮退時可見完整岩岸線,是拍攝與觀賞最佳時機

🐟 鹹魚埕(Ham Yue Tseng)

  • 位於紅石門村東南方的海岸平台
  • 岩岸蜿蜒曲折,紅綠對比強烈
  • 景色寧靜,適合靜觀自然

🚶‍♂️ 行山路線: 紅石門古道(Hung Shek Mun Trail)

起點 經過地點 終點 距離 時間 難度
→ 上苗田 → 下苗田 → 橫嶺 → → 紅石門坳 紅石門村 約 17 公里 約 7–8 小時 ⭐️⭐️⭐️⭐️⭐️(極高)

🧭 交通與補給

  • 交通方式:由站(Tai Po Market Station)乘搭 20R 小巴(Minibus 20R)至總站
  • 起點:下車後沿祠心路步行至登山口
  • 沿途無補給點,需自備食水與糧食
  • 退出路線:由下苗田可折返,再回烏蛟騰
路段 英文名稱 特點
Kau Tam Tso 荒廢村落,起步點之一
上苗田 / 下苗田 Upper/Lower Miu Tin 青蔥田野與溪澗
Kwun Yam Tung 高點,可遠眺紅石門方向
紅石門坳 Hung Shek Mun Au 進入紅石門的分岔點
紅石門村 Hung Shek Mun Village 荒廢村落,紅岩地貌集中地
鹹魚埕 Ham Yue Tseng 海岸拍照熱點,紅綠對比強烈

⚠️ 注意事項與裝備建議

  • 補給:沿途無補給點,需自備至少3支水與食物
  • 導航:路線多為非官方山徑(Unofficial Trails),建議攜帶地圖與指南針
  • 衣著:穿著長袖衣物(Long-sleeved Clothing)以防草木刮傷
  • 防曬:曝曬位置多,需做好防曬措施
  • 方向感:紅石門坳至村落一段路徑隱密,多為非官方山徑,路況崎嶇、支路繁多,需憑絲帶與地形判斷方向,建議與有經驗行山者同行

🌊 生態與景觀

  • 海岸清澈,棲息著藤壺(Barnacles)、螃蟹(Crabs)等海洋生物
  • 岩岸色彩鮮明,紅綠交錯,極具攝影價值
  • 潮退時可見完整岩岸線,是拍攝與觀賞最佳時機
  • 附近的鹹魚埕(Ham Yue Tseng)是打卡熱點

🛡️ 安全建議

  • 必備地圖與指南針,避免迷路
  • 穿著長袖衣物防止草木刮傷
  • 留意潮汐時間,避免被海水阻路
  • 紅石門坳至紅石門村一段路徑隱密,需依靠絲帶指示與方向感

  • 紅石門村 • 灶頭
  • 紅石門村 • 民居《貳》
  • 紅石門村 • 民居《壹》
  • 紅石門村 • 魚塘
  • 紅石門村 • 村口
  • 紅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