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田河

🌊 錦田河(Kam Tin River)是香港新界西北部最重要的河流之一,發源於大帽山北麓,流經錦田平原,最終匯入後海灣濕地。這條河流全長約12公里,流域面積廣闊約37平方公里,滋養了及錦田地區的農業活動,歷史上曾是支撐本地稻米種植與漁業的命脈。錦田河不僅滋養著沿岸的農田和濕地,還支撐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許多本地魚類、鳥類和昆蟲的棲息地,其下游與深圳河河口相鄰,形成了香港最具生態價值的咸淡水濕地系統之一。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細內容
🏞 河流名稱 錦田河(Kam Tin River)
📍 所在地區 香港新界區西北部
🏔️ 河水源頭 大帽山山頂以北約400米,海拔約910米,是香港發源地第二高的河流
📏 河流長度 主幹流約 13 公里,整體排洪系統達 50 公里
🌐 流域面積 約44.3平方公里
🧭 流向 由大帽山流經雷公田、石崗、錦田、,最終流入后海灣(Inner Deep Bay)
🗺 地貌特色 上游為V形河谷、急流、壺穴、瀑布等;下游為曲流,但部分因防洪工程而改道
🧱 防洪工程 1990年代起進行防洪工程,包括擴闊河道、修建堤圍、開鑿人工河道等
🐦 生態環境 下游為候鳥棲息地,附近有濕地與魚塘,屬拉姆薩爾濕地保育區
🧪 水質污染 河流曾受禽畜廢物污染,2007年監測顯示有電油味與肉質糜爛的塘虱
🏡 人文歷史 錦田平原自五代十國已有陳姓人定居,北宋鄧氏開墾,明代命名為「錦田」
🚜 農業發展 沖積土壤肥沃,促成農業發展,至今仍是香港少數活躍農耕地區之一
🛣 河堤道路 河道治理後留下多條堤岸道路,如錦上路、南慶東路、金水北路等

【錦田河】不僅具有生態功能,更承載著深厚的人文歷史。河流流經的錦田平原是香港最早的農業開發區之一,沿岸散布著古老的村落如吉慶圍、水頭村和水尾村,這些村落保存著傳統的圍村建築和宗祠,見證了新界地區客家人的遷徙和定居歷史。近年來,隨著新市鎮發展,錦田河部分河道被人工渠化,但仍有段保留自然河岸風貌,成為白鷺、彈塗魚等生物的棲息地。

🌄 地貌特徵

🔺 上游地貌

  • 地形:由(Kai Kung Leng)、蠔殼山(Ho Hok Shan)、(Tai To Yan)與大帽山包圍,形成菱形盆地。
  • 河段特性:
    • 石澗(Rocky Stream)
    • V形河谷(V-shaped Valley)
    • 壺穴(Potholes)
    • 急流(Rapids)
    • 瀑布與峽谷(Waterfalls & Gorges)

🔻 下游地貌

  • 原有曲流(Meanders)因防洪工程而遭截斷。
  • 河道變直、加寬,部分魚塘改建為人工河道(Artificial Channel)。

🏗️ 防洪與河道工程

🛠️ 工程背景

  • 錦田河曾多次氾濫,造成嚴重水災。
  • 1990年代起,渠務署(Drainage Services Department)展開大規模防洪工程。

🧱 工程內容

  • 擴闊與拉直河道
  • 建設混凝土堤圍(Concrete Embankments)
  • 開鑿人工河道
  • 改善支流匯合點
  • 建設排水繞道(Drainage Bypass)

近年來,錦田河面臨城市化帶來的環境挑戰,包括水質污染和生態退化。2018年更發現河道受工業污染導致魚類大量死亡,引發社會關注。政府和環保團體已採取措施改善河流生態,如修復自然河岸、加強水質監測和推廣環境教育。這些努力旨在保護錦田河的自然和文化遺產,使其成為連接城市與自然、過去與未來的重要紐帶。如今錦田河畔仍可見傳統農耕與現代屋苑並存的獨特景觀,成為香港城鄉過渡地帶的典型縮影。

🌿 生態與環境

🐦 生態價值

  • 南生圍為候鳥棲息地,屬拉姆薩爾濕地(Ramsar Wetland)之一。
  • 河岸紅樹林(Mangroves)與鹹水草(短葉茳芏)形成獨特濕地生態系。

⚠️ 污染問題

  • 集水區曾飼養約 60,000 頭豬與 800,000 隻雞。
  • 禽畜廢物成為主要污染源,導致河水含有電油味與腐爛物質。
  • 環保署設立監測站,監控水質變化。

🛣️ 河堤道路與社區連結

工程遺留下的道路成為社區通道,主要道路如下:

道路名稱 位置與功能說明
錦上路 沿錦田排水道伸延,全長330米
金水北路 石崗機場路至盡頭,全長430米
錦河路 錦田公路至港鐵錦上路站附近,全長3,400米
南生圍路 蠔洲路向北伸展至盡頭,連接濕地區域
高埔路 錦田公路向北伸展至盡頭,通往凹頭濾水廠

這些道路原為工程車輛使用,後來成為元朗平原交通網絡的一部分,促進區內發展。

🧭 河流路徑與支流匯合

  1. 上游匯合:清潭水塘(Ching Tam Reservoir)、河背水塘(Ho Pui Reservoir)
  2. 中游匯合:石崗河(Shek Kong River)源自觀音山(Kwun Yam Shan)
  3. 下游匯合:與山貝河(Shan Pui River)在南生圍匯合,流入后海灣

  • 錦田河
  • 南生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