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洞南路(Kwu Tung South Road)是香港新界北區古洞地區的一條鄉村道路,連接古洞街市與古洞水塘及配水庫。這條路沿途樹蔭夾道,環境清幽,是前往近年頗受歡迎的行山打卡點『古洞水塘』(因其俯瞰形狀酷似心形而被稱為『港版心形湖』)的主要通道。從古洞街市起步,沿古洞南路步行約10至15分鐘的平坦石屎路,即可抵達古洞水塘,路程短暫且輕鬆,吸引許多尋求便捷戶外體驗的市民和遊客。
—
📍 地理位置與路線結構
📌 項目 📖 詳情 🏞️ 所在地區 新界北區古洞地段,鄰近上水、粉嶺,屬於北部都會區規劃範圍之一 🚩 起點 古洞街市十字路口 🏁 終點 古洞水塘入口 📏 長度 約800米,步行約10–15分鐘 🔗 連接地點 麒麟山、雙魚河、白石凹 🗺️ 地理位置 北至粉嶺公路,南至林村郊野公園,西接麒麟山,東鄰香港高爾夫球會 🌳 自然環境 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河流、山丘與農地,具高生態保育價值 🗺 地理位置與範圍
古洞南路位於新界北區,屬於古洞地區的南部,介乎白石凹與麒麟山之間。此路段主要沿青山公路(古洞段)以南延伸,貫穿多個村落與住宅區。
- 北界:古洞街市
- 南界:白石凹交匯處
- 西界:新田交匯處
- 東界:坑頭村
—
古洞南路周邊不僅是行山入口,也環繞著傳統的鄉村風貌與自然生態。道路穿過古洞村落和農田,遊客可以欣賞到鄉間常見的樹木花卉,如大樟樹、荔枝、龍眼等果樹,以及蒲桃、土沉香等植物。此外,據香港觀鳥會調查,附近的塱原濕地記錄了超過310種鳥類,佔全港鳥種數目的一半,其中包括20種全球性瀕危物種,使得該區域也成為生態愛好者的觀察點。
—
🌳 生態與自然景觀
- 古洞水塘
被稱為『港版心形湖』,是近年熱門打卡熱點,湖面呈心形,四周環繞樹林,水塘原為農業灌溉用途。- 麒麟山
山徑網絡發達,可通往錦田八鄉、新田米埔、蓬瀛仙館等地,是行山愛好者的必經之地。- 雙魚河
沿古洞南路可遠眺此河流,河岸生態豐富,常見白鷺、蜻蜓與水生植物。—
—
前往古洞南路交通便利,通常可從上水港鐵站搭乘50A專線小巴或76K號巴士,在『古洞街市』站下車即可到達起點。需要注意的是,古洞南路偶有車輛進出,部分路段附近村屋亦有狗隻出沒,行山時建議結伴而行並避免騷擾動物。整體而言,古洞南路以其易達性和融合鄉村、自然與熱門景點的特色,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遠離都市喧囂的輕鬆去處。
—
🚍 交通網絡與接駁
主要交匯處:
- 白石凹交匯處:連接粉嶺公路
- 新田交匯處:貨車可通往深圳皇崗口岸
—
🌄 自然與文化景點
古洞南路周邊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文化遺跡:
- 古洞水塘:位於麒麟山內,為農業用水庫,湖面呈心形,是行山與攝影熱點。
- 雙魚河:流經古洞南,河畔風景優美,常見行山人士。
- 仁華廬:由印尼華僑楊氏家族興建的書塾,位於煙寮區。
- 何東夫人醫局:歷史建築,見證古洞醫療發展。
—
🏘️ 歷史與社區發展
- 歐意花園
建於1995年,是古洞南最早的低密度住宅項目。- 天巒
2009年落成的大型豪宅區,佔地廣闊,建築風格融合歐陸與現代元素。- 古洞北新發展區
- 預計容納逾10萬人口
- 設有港鐵北環線古洞站
- 包括公營房屋、商業區、社區設施
- 古洞南路將升級為主要幹道,連接新市鎮與上水、元朗
—
🚶♂️ 行山與交通建議
行山路線(由古洞街市出發)
交通提示
- 路面狹窄,無正式行人道,需注意車輛。
- 沿途無補給,建議自備水與防曬用品。
- 適合秋冬季行走,夏季蚊蟲較多。
🏞️ 景點
📍 景點 ✨ 特點 💖 心形湖 湖面呈心形,適合拍照📸、野餐🍱 ⛰️ 麒麟山頂 可俯瞰新界北全景🌆,日落景色壯麗🌇 🏞️ 雙魚河畔 適合慢跑🏃♂️、賞鳥🐦、攝影📷 🗺️ 白石凹 可延伸至落馬洲、文錦渡等地🚶♀️ —
🏞️ 古洞南的文化與歷史痕跡
- 古洞一名源自『古越蠻人居處曰峒』的古籍記載,具歷史文化底蘊。
- 1945年後成為圍頭人、客家人與潮州人聚居地,形成多條寮屋村落。
- 青山公路古洞段曾是繁盛市集,後因新市鎮發展而逐漸式微。
—
🚧 未來展望與挑戰
- 古洞南路將因應古洞北新市鎮發展而進行道路擴建與升級。
- 生態保育與城市發展需取得平衡,避免破壞原有自然環境。
- 社區文化保存成為重要議題,如保留志記鎅木廠、何東麥夫人醫局等歷史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