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尾脊徑

🦁 獅尾脊徑(Lion’s Tail Ridge)是東南側一條極具挑戰性的非官方行山路線,以險峻的岩石地形,融合了自然美景、歷史遺跡與技術性攀爬挑戰和壯麗的城市全景聞名,此路線雖非官方標示,但深受資深行山者喜愛。這條山徑起點位於,需攀爬近300米海拔才能抵達頂,沿途最著名的地標包括需手腳並用的「」和1959年由五位長者建造的「」遺跡。雖已倒塌,但殘存的六層水泥結構和刻有「雙山抱海浮游鯉,一塔擎天起睡獅」的詩句碑文,仍見證著當年建塔者「醒睡獅」的寓意。

【獅尾脊】全程約3公里,需時3-4小時,約六成路段需攀爬裸露岩壁,尤其在「」處,登山者可選擇正面攀爬(難度最高)、右側天然石級或繞道而行。路線雖非官方徑,但沿途絲帶標記清晰,登頂後可俯瞰維港、九龍半島及香港島的震撼景觀,天氣晴朗時甚至能遠眺飛鵝山和。由於部分路段貼近懸崖且需較強體能,此路線僅推薦有經驗的行山者結伴前往,並建議佩戴手套和防滑鞋,避免雨天或濃霧時挑戰。下山可接麥理浩徑至,或經獅紅古道順訪望夫石,完成一段融合自然奇景與歷史痕跡的獨特旅程。

🗺️ 路線概覽

項目 詳情
起點(Start) (Fat Jong Temple, Tsz Wan Shan)
終點(End) 樂富(Lok Fu)或(Kowloon Pass)
距離(Distance) 約 2.86–3.5 公里
時間(Duration) 約 3–4 小時
難度(Difficulty) 中高級(需手腳並用攀爬)
海拔(Elevation) 最低 84 米,最高 425 米,總攀升約 322 米
景觀(Scenery) 九龍半島、維港、香港島、飛鵝山(Fei Ngo Shan)

🧭 行程路線

  • 法藏寺 Fat Jong Temple: 起點位於旁,可由站乘搭18號小巴前往。
  • 電塔 Transmission Tower: 穿過第一個電塔後,路線開始崎嶇。
  • 天梯石 Sky Ladder Rock: 巨型岩石堆疊而成的陡峭攀爬段。
  • 傻人塔 Fool’s Tower: 建於 1959 年,現僅存塔基與碑文。
  • 獅尾 Lion’s Tail: 地勢險峻,接回獅子山主徑。
  • 獅頭(Lion’s Head):可眺望九龍與維港,是熱門打卡點。
  • 九龍坳 Kowloon Pass: 可下山至樂富或方向。

🚍 交通資訊

  • 起點交通:小巴 18 號(站 E 出口)至法藏寺
  • 終點交通:小巴 53M 號(天馬苑至樂富站)

📷 推薦拍攝及景觀特色

  • ⛩️ 法藏寺:起點位於旁,可由站乘搭18號小巴前往
  • 🪨 天梯石:巨型岩石堆疊而成,壯觀岩層,適合低角度拍攝
  • 🏞️ 獅尾脊頂端:俯瞰九龍半島、維港及香港島;遠望飛鵝山與;亦俯瞰、馬場,遠至吐露港及淡水湖
  • 🗿 傻人塔遺址:1959年建成,刻有詩句,現僅存殘跡。令人有一種歷史感與荒野氛圍
  • 🌄 日落時分:光影交錯,氣氛絕佳

🏛️ 傻人塔的歷史背景 Fool’s Tower History

建塔者包括:曾唯恕、黎水皮、陳一權、陳普聲、廖之初。塔高約 15 呎,逐層遞減,象徵「醒睡獅」之志。塔文記載:「夫補天填海,有志竟成……蓋醒睡獅之意耳」。被稱為「傻人塔」,是對世俗價值的挑戰與精神象徵。

🧠 獅尾脊的文化意義

獅尾脊象徵香港人「獅子山精神」(Lion Rock Spirit)——堅毅不屈、團結互助。傻人塔的建造者以「補天填海」的志氣,在山上築塔,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 裝備建議與安全提示

建議 詳情
🧤 手套 保護手掌,應對岩石攀爬
🗺️ 地圖 路線非官方標示,容易迷路
🥾 登山鞋 抓地力強,適合岩地
🧭 同行者 建議與有經驗者同行
🌤 天氣 秋冬乾爽天氣最佳
🚫 危險地 部分路段是懸崖邊緣,無欄杆保護,拍照時務必小心,以安全為上
🧴 防曬用品 山頂日照強烈
💧 飲水 沿途無補給點
🔦 頭燈 若行程延誤至黃昏,可照明安全下山

⚠️ 行前準備

  • ✅ 充足飲水與能量補充品
  • ✅ 事先查閱地圖與路線資料
  • ✅ 告知親友行程與預計時間
  • ✅ 手機充滿電並備有離線地圖
  • ✅ 避免獨行,結伴同行更安全

📚 延伸探索

  • 🧭 獅子山主峰:可接駁至筆架山或九龍坳
  • 🌿 坳道:通往與黃大仙
  • 🏞️ 飛鵝山:更高海拔,景觀更遼闊

如對相關路線有興趣,可查閱〖獅尾脊 • 夢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