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村路

🛣️ 馬鞍山村路(Ma On Shan Tsuen Road)是一條連接市區與郊野的重要道路,全長約4公里,蜿蜒於郊野公園邊緣,這條路的北端起點位於路與恆康街的交界處,南端則延伸至的山頂公廁,沿途經過馬鞍山繞道橋底、馬鞍山配水庫未命名路口及信義新村等地點。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情
中文名稱 馬鞍山村路
正式命名日期 2006年8月11日
別名 良友路(Leung Yau Road)
所在地區 新界區馬鞍山
道路長度 約3.47公里
行車方向 東西行雙向
起點 (Ma On Shan Village)
終點 馬鞍山路與恆康街交界的迴旋處

🏞️ 歷史背景與命名由來

馬鞍山村原是礦工聚居地,1950至1970年代因礦業興盛而形成社區。礦場於1976年關閉後,村民生活困難,交通極為不便。

  • 村民曾依靠殘破貨車行走崎嶇山路。
  • 1979年香港賽馬會(Hong Kong Jockey Club)捐贈改裝交通車。
  • 1980年代,英美煙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重鋪道路。
  • 村民為紀念董事長何英傑(Mr. Ho Ying-kit)善舉,將該段路命名為「良友路」。
  • 2006年正式刊憲命名為「馬鞍山村路」。

這條道路不僅是前往昂平高原、大金鐘等行山熱點的主要通道,更承載著馬鞍山礦業歷史,沿線可見活化後的及礦洞遺跡,見證上世紀鐵礦開採的興衰。由於道路狹窄且坡度較大,公共交通僅依靠班次疏落的村巴NR84及的士服務,行山人士常需徒步上山。

該路段也因鄰近郊野公園邊陲,成為生態與發展衝突的焦點,例如2021年村民成功阻止綠化地改劃為住宅用地,但2024年後續工程再度引發對歷史礦村保育的關注。

🚍 交通通資與巴士服務

馬鞍山村路目前主要由居民巴士 NR84 線(Resident Bus Route NR84)行走。

分站名稱 附近設施 備註
馬鞍山村 村口停車場 巴士總站
馬鞍山村老人會 糧油合作社對出 無站牌
馬鞍橋 下村寮屋區信箱亭 無站牌
馬鞍山郊野公園 燒烤場、郊遊徑入口 郊遊熱點
上半山 村屋12A號對出 無站牌
下半山 村屋26號對出 無站牌
信義新村 新村入口 無站牌

🚶‍♂️  步行路線建議

  • 恆安站:步行約4公里上斜路,需時約1小時。
  • 錦英苑:步行約3公里,亦需近1小時。

🏕️ 郊遊與行山路線

  • 馬鞍山郊遊徑:由馬鞍山村通往昂平,適合新手及親子行山
  • 昂平高原:海拔約400米,景色壯麗,可遠眺

🏘️ 馬鞍山村概況

  • 分為上村與下村。
  • 鄰近馬鞍山郊野公園,自然環境優美。
  • 早期以耕種與斬柴為生,後轉為礦業。
  • 高峰期曾有超過 5,000 名居民。
  • 曾是礦工社區,現今僅剩數十戶,面臨都市發展壓力。

⛪ 社區文化與宗教設施

  • 聖若瑟堂:1952年建成,哥德式建築,曾附設小學與修道院
  • 信義會恩光堂:1952年建成,香港信義會首間自建禮拜堂,附設小學與幼稚園,現為靜修中心
  • 提供礦業歷史展覽及小食補給

⛏️ 礦業歷史

  • 主要開採鐵礦與鎢礦。
  • 由大公洋行經營,釜石礦業提供技術支援。
  • 1976年結束營運,1981年採礦牌照屆滿。

  • 馬鞍山村路
  • 馬鞍山 • 燒烤場
  • 馬鞍山村 • 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