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圍

🌿 南生圍(Nam Sang Wai – 香港人的後花園)位於新界橫洲東面,四周被(Kam Tin River)與山貝河(Shan Pui River)環繞,形成一片濕地生態區。這裡以其豐富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美景聞名,是觀鳥和攝影愛好者的熱門地點。

【南生圍】擁有多樣的生物,包括黑面琵鷺等候鳥,以及赤桉樹、蘆葦等植物。這裡的魚塘和大片草地也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拍攝婚紗照和進行戶外活動。此外,南生圍還有一個特色交通工具 – 橫水渡,這是一種手動操作的小船,連接山貝村和南生圍。

📍 地理特色

項目 詳情
名稱 南生圍(Nam Sang Wai)
名稱由來 『圍』指的是『基圍』,即傳統魚塘養殖區
所在地 新界橫洲東面,兩河交匯處形成小島
地貌類型 濕地、泥灘、紅樹林、蘆葦床、魚塘
生態價值 提供棲息地給多種水鳥與候鳥、生物多樣性高
著名景點 婚紗橋、橫水渡

🚍 交通

起點 交通工具 時間 備註
港鐵站 → 南生圍入口 步行或乘搭巴士68/76K 約15–20分鐘 可步行至婚紗橋
婚紗橋 → 山貝村 橫水渡(香港唯一人力划動渡船) 約2分鐘 港幣$7,單車另加$1,每日 6:30–21:00 營運
山貝村 → 朗屏站 步行 約20分鐘 沿山貝路返回市區

🚲 一日遊(單車或步行)路線建議

  • 路線長度:約 7.5 公里|需時:約 2.5 小時
  • 元朗西鐵站 → 河流導賞徑 → 山貝路 → 婚紗橋 → 橫水渡 → 元朗西鐵站
  • 環形單車道與濕地步道,適合親子與攝影

🏞️ 地標與活動推薦

  • 婚紗橋 Wedding Bridge: 古樸木橋,婚紗照與打卡熱點
  • 橫水渡 Hand-pulled Ferry: 傳統人力渡船,保留地道文化
  • 日落攝影 Sunset Photography: 魚塘倒影與金色光影交織

📸 打卡景點

景點 特點
婚紗橋(Wedding Bridge) 木製小橋,婚紗照與電影取景勝地
橫水渡(Hand-pulled Ferry) 香港唯一人手操作渡船,連接山貝村
山貝河紅樹林 河岸紅樹林與蘆葦叢,生態豐富
荒廢石屋 電影《導火線》等取景地
紅樹林 沿山貝河分布,生態豐富
大草地 遠離繁囂,適合野餐與拍照

🧰 裝備建議

  • 防曬用品(Sun Protection)
  • 雨具(Umbrella / Raincoat)
  • 雙筒望遠鏡(Binoculars)觀鳥用
  • 相機與腳架(Camera & Tripod)
  • 飲用水與乾糧(Water & Snacks)

🐦 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 黑臉琵鷺 Black-faced Spoonbill: 全球瀕危物種,冬季常見
  • 白鷺 Egret、翠鳥 Kingfisher、紅頭潛鴨 Common Pochard
  • 招潮蟹 Fiddler Crab、彈塗魚 Mudskipper: 泥灘常見底棲動物

🌾 生境類型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特點與生態價值
泥灘 Mudflats 候鳥覓食區,富含底棲生物
紅樹林 Mangrove Forest 保護水土、提供庇護所
蘆葦床 Reed Beds 候鳥築巢與隱蔽空間
魚塘 Fishponds 昔日養殖用途,現為水鳥覓食地
草地 Grasslands 遊人活動區,亦吸引昆蟲與小型哺乳類
桉樹林 Eucalyptus Grove 景觀特色,但易燃,曾引發山火

🐊 小灣鱷『貝貝』的故事

2003年,一條小灣鱷在山貝河被發現,引起全港關注。牠後來被命名為『貝貝』,現居於香港濕地公園。

🚧 保育挑戰

  • 2003年發現小灣鱷『貝貝』(Baby Crocodile),引起公眾關注
  • 發展商曾提出興建住宅項目,遭批評破壞濕地生態
  • 河道渠道化影響水流與生物棲息
  • 人為干擾影響鳥類繁殖
  • 山火事件頻繁,懷疑有人蓄意縱火

保育團體強調『濕地零損失(Zero Wetland Loss)』原則,呼籲政府與市民共同守護這片自然寶地。

🌱 保育與未來展望

  • 部分地段已納入濕地保育區
  • 發展項目需通過環境影響評估
  • 市民積極參與保育行動

🎬 南生圍與影視文化

  • 《導火線》— 甄子丹與鄒兆龍打鬥場面
  • 《黑社會》
  • 《搜神傳》、《胭脂水粉》、《洪武三十二》、《食為奴》

這些作品讓南生圍成為影迷心中的『電影濕地』。

🧭 歷史與發展爭議

  • 『圍』指的是基圍,用於養殖基圍蝦的水塘
  • 曾有地產商提出住宅項目,引起保育團體反對
  • 公眾發起『萬人瞓草地行動』以示抗議

  • 錦田河
  • 南生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