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婆山

🏔️ 女婆山(Nui Po Shan)是香港新界區東部的一座山峰,海拔高達399米,位於郊野公園範圍內。這座山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花崗岩地貌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景點包括『女婆石』和『』,這些巨大的奇岩怪石因其獨特的形狀而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觀賞和攝影。女婆山的名稱來源於當地傳說,相傳一位婆婆在此山失蹤,村民為紀念她而將此山命名為『女婆山』。

📌 基本資訊

項目 資料內容
🏞️ 山名 女婆山(Nui Po Shan)
🗺️ 所在地 香港新界區東部,之南、石門之東
⛰️ 海拔高度 約399米(1,309英尺)
🧭 座標 22°23′37.7″N 114°13′48.68″E
🏔️ 所屬山脈 山系
🪨 地名由來 相傳一帶雷電多起於此山,故名『雷婆山』(因當地雷電頻繁而得名)
🏗️ 歷史用途 曾為石礦場(1960年代中期至1995年停產)
🏞️ 現況 設有廢物轉運站、骨灰安置所;政府研究將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
🚶‍♂️ 行山路線 可由、石門、突破青年村、等地登山
🪨 著名景點 (形狀奇特的巨石,吸引打卡)
🧗‍♀️ 難度與特色 中級路線,部分路段急升、碎石多,需具體能與裝備
🚌 交通方式 巴士、小巴可達,接近登山口

【女婆山】周邊蘊含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例如山腳下的梅子林村是擁有超過400年歷史的客家村落,至今仍保留傳統建築和農田風貌。近年來,隨著郊遊活動的普及,女婆山成為沙田區居民和行山愛好者的熱門目的地,其獨特的岩石景觀和寧靜的自然環境提供了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理想去處。

🧭 地理與歷史背景

  • 名稱由來:『雷婆山』之名源於沙田一帶雷雨頻繁,據說雷電常起於此山。
  • 英文別名:『Turret Hill』意指小塔樓,可能與山上的巨石形狀有關。
  • 採石場歷史
    • 西南面曾為花崗岩採石場,1960年代中期開始營運,1984年正式停產。
    • 現址改為沙田廢物轉運站與骨灰安置所,仍可見昔日開採痕跡。
  • 政府規劃:研究將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入女婆山岩洞,釋放約 28 公頃土地作住宅發展。

【女婆山】的登山路線多樣,常見的起點包括石門或梅子林,沿途會經過茂密的樹林和溪流,部分路段較為陡峭且需手腳並用攀爬,屬於中等難度的行山路線。山頂視野開闊,可以遠眺沙田市區、城門河及一帶的景色,天氣晴朗時甚至能望見和飛鵝山。由於部分路徑較為隱蔽且岩石濕滑,建議有經驗的行山者結伴前往,並穿著合適的登山裝備。

🥾 行山路線精選

🔹 路線一:富安花園 ➝ 女婆山 ➝ 黃泥頭

  • 總長度:約 4.5 公里
  • 需時:約 2.5 小時
  • 路線特色
    • 起點在亞公角街旁,經進入山徑。
    • 急升至石陣台後再攀至山頂,沿途可見南坡巨岩與陽元石。
    • 下山經女婆坳、花心坑涼亭,接回黃泥頭。

🔹 路線二:石門站 ➝ 女婆山西脊 ➝ 石鼓壟山 ➝ 黃泥頭

  • 總長度:約 4 公里
  • 需時:約 3.5 小時
  • 路線特色
    • 起點於石門站 C 出口,經安群街、華順廣場進入山徑。
    • 沿途探索心形石、三兄弟石、魚簍石、梅鑽石等奇石。
    • 路徑明確但斜度高,適合體能較佳者。

🚍 交通資訊

起點 / 終點 交通方式與路線
🏘️ 富安花園 🚌 巴士:289K、84M、43X、81C、85K、89C
🚐 小巴:805S
🚉 石門站 🚇 港鐵馬鞍山線石門站 C 出口步行約 15 分鐘
🪨 黃泥頭 🚌 巴士:83K、83S、83X、86
🚐 小巴:65A、65K、65S

🪨 奇石景觀導覽

奇石名稱 特徵描述與位置說明
🌄 陽元石 高約 3–4 米,形似男性器官,俗稱『不文石』,位於南坡石陣下方
❤️ 心形石 外形似心形,設於水泥基座上,登山途中可見
👨‍👩‍👦 三兄弟石 又稱夫妻石,外形似三塊緊貼巨石,有人認為像奇美拉神獸
🐟 魚簍石 可攀爬至頂部,形似竹編容器,設有繩索輔助攀登
🧈 豆腐石 方形石塊,表面平滑,位於梅鑽石附近
🐭 老鼠石 石上有塗鴉,形似老鼠,與豆腐石相鄰
💎 梅鑽石 呈鑽石形狀,位於下山途中,常與其他奇石一同出現

🌄 山頂與景觀

  • 山頂設有三角測量柱,標示海拔 399 米
  • 可遠眺、馬鞍山、大老山等群峰
  • 石陣地貌獨特,南坡巨岩層層疊疊,猶如積木堆砌
  • 遇霧時景色更添神秘感,適合攝影愛好者

🌿 環保與安全提示

  • 路段多碎石與急升,建議穿登山鞋、攜手套與行山杖
  • 山徑部分路段設有繩索,但切勿過分依賴。
  • 沿途無補給點,請自備足夠水與食物
  • 山徑分岔多,建議使用離線地圖或參考登山絲帶
  • 奇石區域地形複雜,拍照時注意安全
  • 請勿留下垃圾,共同維護自然環境。

  • 女婆坳 • 分岔口
  • 女婆山 • 山腰
  • 女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