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刀屻

🏔️ 北大刀屻(Pak Tai To Yan – 的靜謐守護者)是(Tai To Yan)的副峰,位於新界北部林村郊野公園(Lam Tsuen Country Park)內,,海拔約480米,位於林村郊野公園內,與南面的大刀屻(主峰566米)相連,同屬「刀刃狀」山脊地形,因兩側陡峭如刀鋒而得名。這座山跨越和北區,山頂設有地政總署的三角網測站(編號416),是測量與地圖繪製的重要標記點。從北大刀屻可俯瞰西面的、北面的深圳邊境,以及東面的林村谷與吐露港,景觀開揚,尤其日落時分的晚霞映照山巒,景色壯麗。

📍 基本資訊

📌 項目 📋 詳細內容
🏔️ 名稱 北大刀屻(Pak Tai To Yan),又稱北大刀岌、北大頭羊、北大炭秧等地方俗稱
📍 位置 香港新界北部,位於林村郊野公園內,跨越區、區和北區
📏 海拔高度 約480.8米(1,577英尺),為大刀屻的副峰
🌍 坐標 22°27′59.8″N, 114°7′40.9″E
🗺 地形特徵 山脊兩側為懸崖或斜坡,形狀似刀刃,與主峰大刀屻相距約2.4公里
🧱 地質與景觀 山體廣闊,從林村、一帶清晰可見;可遠眺大帽山、淡水湖、及深圳
🧗 登山路線 可由打石湖、、牛牯嶺等地攀登;部分路段設有梯級與鐵鏈欄杆,難度中等至高
🥾 行山特色 路段包括「天梯」800米長梯級、林蔭山徑、金銀橋等挑戰性地形
🛠️ 特殊設施 設有地政總署三角網測站(編號416)

🔍 名稱由來與地形特色

  • 「北大刀屻」意指位於主峰「大刀屻」北面的副峰。
  • 山脊形狀如刀刃向上,兩側為懸崖或斜坡,故得其名。
  • 昔日因鄉音誤傳,曾被稱為「北大頭羊」。
  • 山體廣闊,從林村、一帶均清晰可見。

🚍 交通資訊

項目 詳細內容
🚩 起點交通 港鐵錦上路站或墟站 → 乘搭64K巴士 → 站下車
🏁 終點交通 粉嶺站(Fanling Station)步行或乘搭小巴離開

【北大刀屻】常被納入大刀屻連走路線的一部分,從出發,經南大刀屻、北大刀屻,再下山至,全程約9公里,需時4至5小時。下山後可順道參觀蓬瀛仙館或粉嶺聯和墟的傳統市集,體驗人文與自然的結合。這條路線適合中高級行山者,沿途缺乏補給點,需自備充足糧水。儘管鄰近和合石墳場的北坡較少遊人涉足,但南坡的牛牯嶺徑與林村谷景觀,仍使其成為香港郊野行山的經典選擇之一。

🧗‍♂️ 行山路線

  • 起點:打石湖,由港鐵站乘搭77K巴士
  • 穿越村路、磚牆與鐵絲網,接上梯級山徑
  • 天梯段約800米,部分梯級損毀需小心
  • 山頂設有標高柱與山名牌,春季可見杜鵑花

🌄 景觀與自然生態

👀 景觀亮點

  • 西面
  • 北面深圳市區
  • 南面林村谷
  • 遠眺大帽山與淡水湖

🌿 生態環境

  • 苔蘚、菇菌與嶙峋巨石
  • 蝴蝶、昆蟲與野生動物

【北大刀屻】周邊蘊含豐富的生態與歷史痕跡,南坡有早年駐港英軍修築的軍用道路,後改為「牛牯嶺行山徑」,而東北坡則與和合石墳場相鄰,因忌諱多數行山者會選擇繞道下山。山徑沿途多為原始林蔭路段,常見穿山甲、野豬及多種苔蘚植被,生態多樣性高。此外,北大刀屻與大刀屻之間的連走路線是衛奕信徑的一部分,需經狹窄山脊與沙石坡,雖部分險要路段加裝護欄,但仍需謹慎行走。

🛣️ 周邊地點與歷史遺跡

地點 特點
🏞️ 牛牯嶺 昔日軍用道路,現為行山徑
🏛️ 和合石墳場 香港最大墳場之一,遊人多避開
🏕️ 愛丁堡公爵訓練營 昔日英軍基地,現為郊遊地點

⚠️ 行山貼士與安全建議

  • 穿著抓地力強的行山鞋
  • 自備足夠水與食物
  • 天梯段需小心慢行
  • 建議避開墳場路段,改走其他山徑

  • 大刀屻徑 • 登山路牌《肆》
  • 北大刀屻 • 主峰
  • 大刀屻徑 • 登山路牌《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