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邊洲(Po Pin Chau – 地質奇觀 × 行山秘境)是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地標之一,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的萬宜水庫 • 東壩對開海域。這座海蝕柱群原為花山的一部分,因長期受海浪侵蝕與風化作用,最終與主陸分離形成獨立岩柱,其名稱直觀體現了「破開海岸」的地理特徵。這些高達數十米的六角形岩柱約於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由火山噴發形成,岩質為酸性流紋質火山岩,展現出清晰幾何狀節理,被學者視為全球罕見的地質奇觀。
—
📌 基本資訊
類別 詳細資料 🏝 名稱 破邊洲(Po Pin Chau) 📍 所在地點 香港新界西貢區,萬宜水庫 • 東壩外海,屬糧船灣海岸一部分 🌋 地質形成 約1億4千萬年前侏羅紀晚期火山爆發,熔岩冷卻形成六角形玄武岩柱 🧱 地貌特色 六角石柱群、海蝕柱、海蝕洞、海蝕拱、管風琴狀岩壁、懸崖、鹅卵石灘 🧭 原始地形 原為花山海岬,經長年海浪侵蝕與風化作用分離成獨立島嶼 🧭 地質歸屬 屬香港世界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區代表性地標 📏 島嶼規模 長約200米、寬約100米、高約63米 📸 著名景點 十字架觀景位、香港之心(心形山谷)、撿豬灣、萬柱海岸、貴妃池 🚶♂️ 行山路線 起點:萬宜水庫 • 東壩 → 花山觀景台 → 十字架 → 撿豬灣,全程約2–3小時 🚌 交通方式 小巴9A(假日服務)、的士(西貢市中心至東壩約HK$150) 🕒 建議遊覽季節 全年開放,最佳拍攝時間為上午10點前避免逆光 🧪 科學研究價值 展現火山活動、岩漿冷卻、地殼抬升與海洋侵蝕等地質過程,是研究火山岩冷凝速率的實證 ⚠️ 安全提示 懸崖邊無防護欄、部分路段陡峭、強風天氣需小心、禁止攀爬岩柱與破壞自然景觀 這些石柱排列整齊,呈管風琴狀,與冰島黑沙灘、北愛爾蘭巨人堤道並列世界級地貌。
—
—
【破邊洲】的景觀組合極具戲劇性:海蝕拱門、斷崖與湛藍海水構成壯麗畫面,其中被稱為「上帝之眼」的海蝕洞在特定光線下會透出神秘藍光。該地區生態豐富,潮間帶可發現海膽、螃蟹等生物,空中常有白腹海鵰盤旋。由於岩壁陡峭且浪湧變化大,漁護署明確禁止攀岩活動,但允許遊客從東壩搭乘觀光船或於退潮時從花山沿岸步道遠觀。
—
🔬 地質背景與形成歷史
項目 詳細說明 🔥 火山活動 約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香港地區發生劇烈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熔岩與火山灰。 🧊 冷卻收縮 熔岩冷卻時因體積收縮,形成垂直節理,產生六角形玄武岩柱群。 🌊 海蝕作用 經長年海浪侵蝕,原屬花山的海岬岩體崩塌分離,形成孤立的海蝕柱地貌。 📏 規模 石柱群長約200米、寬100米、高達63米,排列如管風琴般壯觀。 —
🌟 必看景點與打卡位
🧱 六角石柱群
- 世界罕見的地質構造,與冰島黑沙灘、北愛爾蘭巨人堤道齊名。
- 石柱直徑約1.2米,排列整齊,呈現壯麗的垂直斷崖。
💔 香港之心
- 撿豬灣山谷因凹陷形狀似心形而得名。
- 需從高處或航拍角度才能清晰看到心形輪廓。
✝️ 十字架觀景位
- 可遠眺破邊洲全貌與貴妃池。
- 是拍攝日出與海岸線的絕佳位置。
🪨 撿豬灣
- 海蝕地貌明顯,布滿卵石與六角石柱。
- 海浪強勁,拍照需注意安全。
—
🥾 行山路線詳解
🔹 花山路線(中級,約 3–4 小時)
- 起點:萬宜水庫 • 東壩(小巴 9A 終點站)
- 路線:東壩 → 花山 → 十字架 → 撿豬灣 → 香港之心 → 破邊洲觀景台
- 特色:
- 沿途設有石砌梯級與繩索輔助
- 可近距離觀賞六角石柱與海蝕地貌
- 路段近懸崖,需注意安全
🔸 白腊路線(進階,約 5–6 小時)
—
前往破邊洲需從西貢市中心搭乘94號巴士至北潭涌,再轉乘的士或假日專線小巴9A前往萬宜水庫 • 東壩。最佳觀賞時段為退潮期的平靜天氣,建議攜帶望遠鏡與長焦鏡頭以捕捉細節。作為香港自然遺產的代表,破邊洲體現了地球動力學的鬼斧神工,近年更成為地質旅遊與攝影愛好者的必訪勝地。
—
🚗 交通方式一覽
方式 詳情說明 🚌 小巴 9A 北潭涌 ↔ 萬宜水庫 • 東壩(只限週日及公眾假期 09:30–19:00) 🚕 的士 西貢至東壩約 HK$150;沙田出發約 HK$250 巴士轉乘 鑽石山乘 96R 或西貢乘 94 號巴士至北潭涌,再轉乘小巴或的士 ⛵ 包船 可由西貢碼頭包船直達白腊或破邊洲(需提前預約) —
⚠️ 安全與環保提示
- 🚫 撿豬灣路段極為陡峭,初學者不建議前往
- 🥾 建議穿著防滑登山鞋,攜帶足夠飲用水(至少 2 公升)
- 🌬️ 崖邊風大,拍照時切勿靠近邊緣
- 🗑️ 請自備垃圾袋,離開時帶走所有垃圾
- 🧱 禁止攀爬岩柱,避免破壞地質遺產
—
🧠 地質科學價值
- 展現火山噴發、岩漿冷卻、地殼抬升與海洋侵蝕等地質過程
- 六角柱節理有助研究火山岩冷凝速率與地殼應力變化
- S形扭曲構造記錄地殼運動的應力變化。
- 火山碎屑岩層有助重建侏羅紀古地理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