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路

🛣️ 西沙路(Sai Sha Road)是香港新界東新市鎮的主要道路之一,東西走向,全長約12公里,連接市與及烏溪沙一帶,是十四鄉及北一帶的重要交通命脈。沿途經過多個住宅區和商業設施,如頌安邨、聽濤雅苑、海柏花園等。這條道路不僅是居民日常通勤的重要幹道,還設有多個公共巴士站,方便居民往返及市區,同時鄰近港鐵馬鞍山綫,交通便捷。西沙路周邊亦有不少休閒與商業配套,包括新港城中心、馬鞍山廣場等商場,以及惠康、Market Place等超市,生活機能完善。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情
中文名稱 西沙路
英文名稱 Sai Sha Road
起點 西貢大網仔路(Tai Mong Tsai Road)
終點 馬鞍山恆德街(Heng Tak Street)
全長 約11.2公里
通車年份 1971年(首段-第一期),1973年(全線-第二期)
車速限制 50–80 公里/小時(km/h),視路段而定
行車方向 雙向行車
所屬地區 西貢區、區、
主要連接道路 馬鞍山繞道(Ma On Shan Bypass)、馬鞍山路(Ma On Shan Road)、錦英路(Kam Ying Road)

此外,這條雙線雙程道路沿著西貢半島西海岸延伸,靠近馬鞍山郊野公園,可通往麥理浩徑第4段等行山路線,同時途經海、泥涌、大洞等村落,並與西貢公路、馬鞍山繞道等多條主要道路交匯,形成西貢對外交通網絡的骨幹。西沙路沿線景觀多變,既有傳統漁村風貌,也有現代化住宅項目如溋玥.天賦海灣,更可遠眺海及馬鞍山的自然景色。

🗺️ 地理與路線走向

西沙路橫跨三個地區,西貢區、區、沙田區,沿途經過多個村落與自然景點,包括企嶺下、泥涌、十四鄉、烏溪沙、馬鞍山站與恆安站。

🚍 交通網絡

  • 小巴:807K、807S
  • 巴士路線: 九巴 99、299X 線;假日旅遊線如 33R、74R、99R
  • 港鐵(MTR): 屯馬綫:烏溪沙站(Wu Kai Sha Station)至恆安站(Heng On Station)段架空於西沙路上方
  • 單車徑: 馬鞍山段設有單車徑,但部分路段於假日禁止單車通行

 

🏞️ 沿線地標與村落

地點(Location) 英文名稱(English Name)
泥涌 Nai Chung
十四鄉 Sai Sha Village
烏溪沙 Wu Kai Sha
帝琴灣 Symphony Bay
馬鞍山運動場 Ma On Shan Sports Ground
頌安邨 Chung On Estate
澳頭村 O Tau Village

🏘️ 區域發展影響

  • 十四鄉住宅項目新增9700個單位
  • SIERRA SEA二期將推出88個單位
  • 新增國際學校與社區診所
  • 家庭中位數收入提升至38,000港元

🏞 周邊設施

  • 西沙GO PARK:寵物公園、兒童遊樂場、戶外體育區、餐飲選擇
  • 十四鄉住宅項目:9700套住宅,預計新增2.7萬人口
  • 社區設施:國際學校、社區診所

🧘‍♂️ 西沙GO PARK

  • 寵物公園與glamping區
  • 兒童遊樂場與戶外體育設施
  • 特色餐廳如Pizza Express、NeNe Chicken
  • 提供350個停車位

🚗 停車與交通指引

  • 企嶺下老圍停車場:200個車位
  • 西沙路露天停車場:150個車位
  • 海映路迴旋處:主要入口

🏗 擴建工程(2018–2025)

工程項目 詳情
車道擴闊 由雙線雙程擴至四線雙程
慢行系統 增設單車徑與人行道
隔音設施 安裝1.5公里隔音屏障,降噪達8分貝
排水系統 建造排污渠,達50年一遇防洪標準
天橋建設 興建3座行人天橋
智能照明 採用LED智能調光系統
單車徑 新增3.5公里單車徑
  • 工程內容: 雙線雙程擴至四線雙程,加建單車徑、行人天橋、隔音屏障、污水設施與排污渠(約2.1公里)
  • 完工時間: 2024年4月竣工

🏗️ 歷史沿革

  • 1950年代規劃:最初名為「泥涌通路」(Nai Chung Access Road)
  • 1971–1973年:分兩期建成,第一期至企嶺下老圍(Kei Ling Ha Lo Wai),第二期延至泥涌(Nai Chung)
  • 1971年:第一期通車(大網仔至企嶺下老圍)
  • 1973年:第二期通車(企嶺下老圍至泥涌)
  • 1988年:延伸至馬鞍山路交界
  • 1992–1996年:延伸至恆康街與恆德街,全線貫通
  • 2001年後:港鐵屯馬綫(Tuen Ma Line)架空通過西沙路中央段

  • 水浪窩 • 巴士站
  • 水浪窩
  • 路牌 • 陣
  • 榕樹澳徑 • 西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