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椏涌(Sam A Chung)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的船灣郊野公園內,,屬於印洲塘海岸公園的一部分,鄰近打鼓嶺與烏蛟騰。它是深圳河的支流之一,部分河段甚至緊鄰中港邊界。它地處三椏灣南面的一個小山崗上,毗鄰著名的印洲塘海岸,這裡水面波平如鏡,擁有開揚的視野,可以飽覽被往灣洲、娥眉洲和吉澳環抱的印洲塘海景,擁有著名的『印塘三寶』(筆架、神筆和玉璽)等自然地貌盡收眼底,令人讚嘆,所以它是一處景色優美、環境寧靜的遠足和露營地點。
—
📌 基本資訊
類別 資訊內容 📍 地理位置 香港新界北區打鼓嶺,靠近中港邊界,屬深圳河支流 🌊 水體類型 天然溪流,部分河段緊鄰邊界,屬於深圳河的支流之一 🧭 流向 溪流自南向北流動,最終匯入深圳河 🏞️ 地形來源 源自丘陵地帶,包括山脈與林地,地勢起伏 🌳 生態環境 覆蓋山地森林、農田、濕地,水質清澈,孕育多種淡水生物如魚類、蝦蟹、昆蟲等 🐦 野生動物棲息地 植被提供鳥類與其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空間 🏘️ 鄰近村落 打鼓嶺三椏村,屬傳統新界鄉村地區 🧑🌾 歷史背景 村民過去以農業為生,利用溪流灌溉與生活用水 🚶♂️ 交通方式 只能步行或乘船前往,保留原始自然風貌 🌿 保育挑戰 面臨污染、非法開發、河道改變等威脅,政府與 NGO 正進行保育工作 🗺️ 鄰近地標 打鼓嶺、三椏村、荔枝窩、鎖羅盆、印洲塘地質公園 🥾 旅遊活動 適合徒步探索,吸引自然愛好者與研究者 —
在自然生態方面,三椏涌展現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營地前的三椏灣水域蘊含著種類繁多的魚類和七彩斑斕的珊瑚。沿岸的紅色的沉積岩形成了獨特的地質奇景。此外,附近還有紅樹林、溪澗(提供季節性水源)等生態系統,雖然偶有野豬或牛隻出沒,但更增添了自然的野趣。附近的海域(三椏灣)生態豐富,蘊含多種魚類和珊瑚,沿岸還有獨特的紅色岩石景觀,美不勝收。
—
🌿 生態環境與自然特色
【三椏涌】擁有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是香港少數仍保留原始自然面貌的地區之一。
🔬 生態系統分佈
- 山地森林:提供鳥類與哺乳動物棲息地,偶見野豬、牛隻穿梭林間
- 濕地與紅樹林:三椏村附近的紅樹林是重要的生物棲地,孕育彈塗魚、螃蟹、蝦蟹等生物
- 溪流水質清澈:溪流中可見淡水魚、蝦蟹、昆蟲等
- 鳥類天堂:吸引大量本地與候鳥棲息
🐾 野生動物觀察
- 鳥類:白鷺、翠鳥、麻鷹
- 水生:彈塗魚、淡水蝦、螃蟹
- 哺乳類:野豬偶爾出沒
—
【三椏涌】周邊擁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它鄰近超過三百多年歷史的荔枝窩客家圍村,村內有供奉關帝的協天宮,以及難得一見的巨型白花魚藤、通心樹和『五指樟』等自然奇觀。此外,附近還有超過四百多年歷史的烏蛟騰村落群,以及船灣郊野公園最高的山峰-吊燈籠(高416米),是欣賞整個印洲塘、沙頭角乃至深圳鹽田港景色的理想位置。前往三椏涌,一般從大埔墟港鐵站搭乘20R號往烏蛟騰專線小巴或75K號巴士,再步行前往。
—
🏡 人文歷史與村落文化
【三椏涌】周邊村落如三椏村、犁頭石村等,是典型的新界鄉村,保留了不少傳統元素。
🏘 三椏村特色
- 客家村落,歷史悠久
- 村民昔日以農耕為主,溪流作灌溉用途
- 現有福利茶室供補給,亦是行山者歇腳點
🛶 村落與碼頭
- 三椏村設有小碼頭,可遠眺印洲塘海灣
- 紅樹林生態豐富,是拍照與觀察的好地點
🏘️ 村落故事:
—
🚌 交通建議
起點 交通方式 大埔墟站 搭乘九巴275R或小巴20R至烏蛟騰 馬料水 乘街渡至荔枝窩,再步行至三椏涌 —
🚶♂️ 推薦路線
🔁 環迴路線(約3小時)
烏蛟騰 ➝ 犁三古道 ➝ 三椏村 ➝ 三椏涌 ➝ 下苗田 ➝ 上苗田 ➝ 烏蛟騰
🚤 街渡路線(輕鬆版)
馬料水乘街渡 ➝ 荔枝窩 ➝ 三椏村 ➝ 三椏涌 ➝ 烏蛟騰
📸 打卡亮點
景點名稱 特色描述 粉紅岩石地貌 粉紅岩石與粉藍海水交織,夢幻景色 三椏灣避風港 三面環島,水面如鏡 紅樹林生態區 大片紅樹林,生態價值高 蘆葦田 秋冬季壯觀,近福利茶室 —
該地區的露營地點由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屬於小型營地。營地提供基本的設施,包括燒烤爐、檯、櫈、污水穴和晾衫架,衛生設施則為旱廁,水源依賴季節性的溪澗。由於營地遠離車道,最近需到達烏蛟騰,然後通過行山約1小時才能抵達,因此更適合有經驗的遠足及露營人士。
—
🏕️ 三椏涌營地詳情
項目 說明 地點 船灣郊野公園 景觀 印洲塘海景、紅樹林、溪澗 設施 燒烤爐、檯櫈、旱廁、洗滌處 網絡 CSL 4G訊號正常 草地情況 泥地,有樹蔭 野生動物 間中出現野豬與牛 人流 偏少,環境僻靜 ‼️ 注意事項:前往營地需留意潮汐漲退時間,避免被困於濕地或溪澗旁。
—
⚠️ 注意事項與貼士
- 📶 網絡:CSL 4G訊號正常,但部分地段可能微弱
- 🌊 潮汐:紅石門一帶受潮漲影響,建議查閱天文台潮汐時間
- 🐗 野生動物:野豬與牛偶爾出現,請保持距離
- 🧻 設施:設有旱廁與洗滌處,但不設沖水廁所
- 🚤 渡輪:荔枝窩碼頭渡輪只限週末與公眾假期,需預先查船期
—
🎒 行山貼士
- 裝備:行山鞋、防曬帽、防蚊液、水、糧食、地圖或GPS
- 最佳季節:秋冬(乾爽、紅樹林與蘆葦田最美)
- 安全:結伴同行,告知家人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