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Sha Tau Kok Road – Shek Chung Au Section)是香港新界北區沙頭角公路的東北段,全長約2.25公里,連接麻雀嶺與沙頭角墟邊境管制站。這條路段自1927年通車以來,見證了從殖民時期邊防要道到現代跨境聯通的演變,其名稱『石涌凹』源自當地客家村落的地理特徵,意指山石與溪流交匯的谷地地形,融合了自然與人文的歷史印記。
—
📌 基本資訊
項目 資料內容 🗺️ 路段名稱 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Sha Tau Kok Road – Shek Chung Au Section) 📍 所在地區 香港新界東北部,北區,屬邊境禁沙頭角禁區範圍內 🗓️ 通車年份 1927年(沙頭角公路整體通車) 📏 路段長度 約2.25公里 🚗 道路類型 雙程雙線道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50公里 🚩 起點 麻雀嶺以東的五咪界石處 🏁 終點 沙頭角墟順隆街 🏘️ 途經地點 麻雀嶺、石橋頭村、鹽灶下、南涌、鹿頸路、沙頭角診所、塘肚村等 🚌 公共交通 九巴78K、277A、N78線、新界專線小巴55K線等途經此段 🧳 邊境通行 靠近沙頭角邊境檢查站,持通行證可通過沙河路往返內地 📜 歷史背景 原為九廣鐵路沙頭角支線替代道路,1928年支線停辦後成為主要幹道 🌄 地理特徵 位於沙頭角公路最東北段,接近中港邊境,地勢平坦,沿路村落密集 🔗 連接道路 沙河路、山咀村路、順興街、香園圍公路(通往蓮塘口岸) 🚧 特殊地位 屬邊境禁區,部分路段需持禁區通行證方可進入 —
路段周邊蘊藏豐富的文化與生態資源:東側保留二戰時期的軍事遺跡如碉堡與戰壕,西側則毗鄰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羅家大屋)及傳統客家村落。車行道旁設有單車徑與步行道,可欣賞鹿頸濕地的鷺鳥群與紅樹林景觀,而路末端的沙頭角碼頭更提供前往吉澳、鴨洲等地質公園島嶼的街渡服務,形成獨特的『公路+海路』旅遊動線。
—
🕰️ 歷史背景與發展
- 1924 年:港府落實興建沙頭角公路
- 1927 年:石涌凹段是沙頭角公路的最末段,建成後取代了九廣鐵路沙頭角支線,成為粉嶺通往沙頭角的主要陸路幹道。
- 邊境禁區角色:由於地理位置接近中港邊界,石涌凹段曾是重要的邊境通道,長期屬於禁區範圍,需持通行證方可進入。
- 1970 年:港府將沙頭角公路分為四段,石涌凹段為最末段,正式命名為『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
- 2013–2018 年:因香園圍口岸工程,部分路段擴建並改善交通設施
—
🚏 交通設施與沿途村落
石涌凹段交通便利,設有多個巴士及小巴站點,服務居民與遊客:
🚌 巴士和小巴路線
路線編號 起訖點 備註 九巴 78K 粉嶺 ↔ 沙頭角 通行整條沙頭角公路 九巴 277A 上水 ↔ 沙頭角 高峰期加強班次 九巴 N78 夜間粉嶺 ↔ 沙頭角 深夜通勤專線 小巴 55K 粉嶺 ↔ 鹿頸/沙頭角 通往自然保育區 🏘️ 途經地點
石涌凹段沿途設有多個巴士分站(由南至北),服務居民與遊客:
村落/地標 特點說明 麻雀嶺 起點附近,界石標誌禁區邊界 石橋頭村 傳統客家村落,保留原始村屋風貌 鹽灶下 昔日製鹽地點,現為住宅區 南涌 濕地生態豐富,常見水鳥與紅樹林 鹿頸路 通往鹿頸自然保育區 沙頭角診所 區內主要醫療設施 塘肚村 靠近沙河路,接近沙頭角管制站 沙河路 邊境檢查站 🚧 注意:沙河路以北屬邊境禁區,未持通行證者需在此之前下車。
—
隨著2022年沙頭角邊境禁區逐步開放,石涌凹段從昔日的禁區通道轉型為深港旅遊廊道。如今車輛經此可通往沙頭角口岸,行人亦可申請禁區證探索中英街以外的歷史景點,未來更將配合『北部都會區』規劃發展成文化生態旅遊樞紐,彰顯香港邊境地區的開放與融合。
—🌿 自然與文化景觀
石涌凹段不只是交通幹道,更是文化與自然的交匯點:
🏛️ 沙頭角抗戰紀念館
- 前身為羅家大屋,展示東江縱隊與港九大隊抗日歷史。
- 為香港首座抗戰主題紀念館,具教育與文化價值。
🌿 鹿頸與南涌濕地
- 南涌濕地:生態豐富,吸引大量鳥類與昆蟲,是生態攝影與徒步的熱門地點。
- 鹿頸路:通往鹿頸村,沿途有大片紅樹林與潮間帶,可見水牛、白鷺、紅樹林等自然景觀。
🏘️ 客家文化
- 沿路可見客家圍村、古井、祠堂等歷史建築
- 沙頭角墟保留傳統節慶活動,如太平清醮與舞龍舞獅
—
🗺️ 建議行程路線(半日遊)
時間段 活動建議 上午 鹿頸濕地徒步+南涌觀鳥 中午 鹽灶下或石橋頭村品嘗客家菜 下午 參觀沙頭角抗戰紀念館+拍照留念 —
🏞️ 村落與社區
石涌凹段途經多個歷史悠久的村落:
村落/設施 特點與功能 石橋頭村 歷史悠久,傳統客家村落,保留古老村屋與宗祠,村口設有巴士站 鹽灶下 客家村落,近年有部分重建,曾為製鹽地點,現為寧靜住宅區 南涌 靠近鹿頸路,通往自然保育區,鄰近濕地,村民多從事農業與漁業 木棉頭/担水坑 鄉郊村落,環境清幽 塘肚村 小型村落,靠近沙頭角診所與管制站 沙頭角診所 區內主要醫療設施 公共運輸交匯處 巴士總站,連接粉嶺、上水 —
🚧 邊境禁區與通行政策
石涌凹段屬於沙頭角禁區範圍,進入需持有效《禁區通行證》。
- 非居民或未持證者不得進入沙頭角墟
- 通行證可向警務處申請,需提供理由與住址證明
- 自 2022 年起,部分禁區已逐步開放予旅客參觀(如沙頭角開放日)
—
🧠 小知識補充
- 『石涌凹』名稱源自地形凹陷與溪流交匯之地,屬典型客家地名
- 此段公路曾是軍事管制區域,現已逐步開放予持證市民與旅客
- 沙頭角公路是香港少數仍保留『碼』為計量單位的道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