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涌灣

🌿 深涌灣(Sham Chung Bay)位於香港新界半島北部,的出海口處,三面環山(石芽頭、石屋山及畫眉山),是一處擁有豐富生態與歷史的寧靜海灣。這裡曾是傳統客家村落,1736年建村,村民以種植水稻和捕魚為生,後來因發展計劃擱置而形成一片廣闊的草原,成為郊遊野餐的熱門地點。深涌灣的紅樹林和沼澤濕地孕育了多樣物種,包括香港鬥魚、白腹海鵰等稀有生物,生態價值極高。

🗺️ 地理資訊

項目 詳情
📍 地點 新界半島北部,出海口
🧭 行政區 歷史上屬區,現劃入北選區
🏞 地貌 三面環山:石芽頭、石屋山、畫眉山
🏘 村落 深涌村,清代由李氏家族遷入,屬客家村落,由五條客家村落組成:聖教堂村、包尼仔村、石頭徑村、對面村及灣仔村。
🧑‍🌾 歷史淵源 村民多為李氏族人,祖籍廣東長樂錫坑村,清代由遷至此地,原以務農為生。

【深涌灣】不僅自然景觀優美,還保留著獨特的人文遺跡,如建於1956年的『三王來朝小堂』及百年歷史的海堤,後者曾是村民阻隔鹹水、保護農田的重要設施。如今,這裡成為輕鬆行山路線的終點,從步行約1.5小時即可抵達,沿途可欣賞紅樹林、草原及遠眺淡水湖的景色,最後還可從深涌碼頭乘船離開,迎著海風欣賞日落。

🌱 生態與保育價值

  • 濕地(Wetland):由荒廢水稻田演變而成,具高度生態價值
  • 淡水沼澤(Freshwater Marsh):曾是香港鬥魚的最大棲息地
  • 紅樹林(Mangrove):沿海地帶可觀察紅樹林生態系統
  • 锈色羊耳蒜(Gastrodia):稀有植物,曾在此絕跡
  • 溪流與湖泊:提供多樣水生生物棲息環境

🔍 1999年曾因私人開發破壞沼澤區,引發保育行動,部分鬥魚被送往進行保育。

🥾 行山路線詳解

🚶‍♂️ 水浪窩 → 榕樹澳 → 深涌 • 大草原深涌碼頭

路段 時間 特點
(Shui Long Wo)→ (Yung Shue O) 約1小時15分鐘 石屎車路,沿途有樹蔭與海景
深涌 • 大草原(Sham Chung Grassland) 約45分鐘 經紅樹林、士多補給站,近距離接觸自然
深涌 • 大草原深涌碼頭(Sham Chung Pier) 約15分鐘 沿海小路,黃昏可賞日落

🚌 交通方式

  • 巴士:299x 或 99 號至水浪窩站
  • 街渡(Kai-to Ferry):馬料水(Ma Liu Shui)至深涌碼頭,船期疏落,需預早查詢

🌄 景點亮點與活動

  • 深涌 • 大草原約 3.5 公頃,原為高爾夫球場預定地,現為野餐、放風箏熱點
  • 深涌碼頭黃昏時分可欣賞日落與海景,是拍照打卡的絕佳地點
  • 提供粥粉麵、飲品、啤酒等補給,曾開放露營申請,現已限制

🧭 小貼士與建議

  • ✅ 帶備墊子與食物,享受草地野餐
  • ✅ 注意船班時間,避免錯過回程
  • ✅ 草地距離碼頭約 15 分鐘步程,建議預留 30 分鐘離開
  • ✅ 行程建議:下午2點出發,傍晚5:30前抵達碼頭拍照

  • 深涌灣 • 全景
  • 深涌 • 碼頭
  • 深涌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