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壟仔(Shek Lung Tsai)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的鹿巢山以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廢棄客家村落。其名稱據說源自村後眾多的天然石洞(當地人稱為『石壟』),這些石洞深淺不一,最深者可深入地底約五、六十呎,在香港日佔時期曾成為游擊隊逃避日軍的藏身之所。村落由吳氏兄弟從廣東紫金遷移至此開基,村內現存有吳氏家祠(門額上仍書作『石龍仔村』),見證了客家族群在此地的開枝散葉。
—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細內容 🗺️ 地理位置 位於新界西貢區鹿巢山以南,鄰近梅子林、茅坪、昂坪、黃竹山等地,屬西沙古道一部分。 🏡 村落歷史 原為客家村落,由吳氏家族於清代由廣東紫金遷入開村,村名源自村後天然石洞『石壟』。 🧭 地形特色 地勢起伏,有溪澗、石坡、石林與古道。村後石洞曾為抗日游擊隊藏身之所,具歷史意義。 🏫 教育設施 昔日設有『聯達五鄉公立學校』,1984年因村民外遷而拆卸,現址建有避雨亭供行山者休憩。 📜 文化記載 清代《西貢六約竹枝詞》記述石壟仔景色:『石壟仔是定行蹤,直上昂坪捉地龍』,展現古村風貌。 🧱 現況 村落已荒廢,僅餘殘垣斷壁與吳氏家祠,成為熱門行山與歷史探索地點。附近另建有石壟仔新村。 🚶♂️ 行山路線 富安花園 → 梅子林路 → 石壟仔 → 茅坪坳 → 大水井 → 西貢公路,全程約 7 公里,需時約 2.5 小時。 🧭 路線特色 沿古道行走,穿越石砌路段、溪澗與疏林,途經吳氏家祠與石壟仔石林,景觀古意盎然。 🚌 交通方式 起點:富安花園(巴士 289K、43X、小巴 805S)
終點:西貢市(巴士 92、96R、299X、小巴 1、1A)。⚠️ 注意事項 路段部分茂密,無補給點,建議自備水與糧食。可於北港凹或菠蘿輋路交界乘車離開。 —
該地區是西沙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古道連接了瀝源(沙田古稱)與西貢。石壟仔與附近的茅坪、昂坪、黃竹山、梅子林等村落關係密切,昔日五鄉的子弟曾在茅坪坳的『聯達五鄉公立學校』就學,後因村民外遷,學校於1984年拆卸,原址現建有避雨亭供山友休憩。這些村落現大多已荒廢,村民其後在西貢菠蘿輋一帶另建了石壟仔新村、茅坪新村和黃竹山新村。
—
🏡 石壟仔的歷史與地理背景
石壟仔位於新界馬鞍山與西貢之間,昔日是一條客家村落,現已成為廢村。村名源自村後的天然石洞地形,據說是抗日游擊隊藏身之所,因此得名『石壟』。
村落沿革
- 📜 舊稱:『石龍仔』,吳氏家祠門額仍保留此名
- 🧬 開村家族:由廣東紫金遷來的吳氏兄弟開枝散葉
- 🗺️ 地圖記載:1930年代地圖已標示石壟仔
- 🏫 教育設施:村民子弟曾就讀於茅坪坳的『聯達五鄉公立學校』,該校於1984年拆卸,後改建為避雨亭供山友休憩
—
【石壟仔】周邊的自然與地質景觀豐富,擁有全港最大型的石林-鹿巢石林(又稱石壟仔石林),面積約0.07平方公里,由粗粒晶屑含礫凝灰岩經風化侵蝕形成,內有龍船石、鱷魚張口石等奇特岩石形態。該地區也是熱門的行山和探索地點,常見路線從富安花園起步,經梅子林路、石壟仔古道前往,途中會經過廢村、祠堂並可欣賞到壯觀的石林景觀。
—
🚶♂️ 行山路線詳解
石壟仔是熱門行山地點,以下是詳細路線與景點介紹:
🔁 推薦路線:富安花園 → 石壟仔 → 中尉石室 → 茅坪坳 → 大水井 → 西貢公路
景點 特點描述 石壟仔村 廢棄村落,保留部分石屋與家祠,充滿歷史感 吳氏家祠 村中重要建築,門額刻有『石龍仔村』 石壟仔石林 巨石林立,傳說為抗戰藏身地點,地勢險峻 中尉石室 美軍中尉藏身之地,由多塊巨石組成的小石室 茅坪坳避雨亭 原址為聯達五鄉公立學校,現為山友休憩之所 石壟仔坑瀑布 冬季水量充沛,石坡壯觀,是攝影與打卡熱點 ⏱️ 行程資訊
- 時間:約 4 小時
- 距離:約 9 公里
- 難度:中等,部分路段茂密
- 補給:沿途無補給點,需自備水糧
—
🚍 交通資訊
🔸 起點交通(富安花園):
- 巴士:289K、84M、43X、81C、85K、89C
- 小巴:805S(旺角至錦英苑)
🔸 終點交通(西貢公路或北港凹):
- 小巴:1、1A、1S(西貢市)
- 巴士:92、96R(假日)、792M、299X(西貢碼頭)
—
🧭 行山貼士
- 🥤 補給:沿途無補給點,請自備水與食物。
- 🧢 裝備:建議穿著防滑登山鞋,攜帶帽子、防曬用品。
- 📵 訊號:部分地段訊號較弱,建議下載離線地圖。
- 🚫 環境保護:請勿破壞古蹟或留下垃圾,尊重歷史與自然。
—
🪨 中尉石室與抗戰故事
石壟仔最具歷史意義的地點之一是『中尉石室』,與二戰時期的抗日行動息息相關。
抗戰背景
- ✈️ 美國軍官克爾中尉(Lt. Kerr)戰機被日軍擊落後受傷
- 🆘 被東江縱隊成員李石救出,藏身於石壟仔石林、觀音山石灰窰等地
- 🪨 石室由多塊巨石組成,空間狹小,藏身極為艱辛
—
📜 文學與文化記載
石壟仔在清代文人筆下也有記錄,展現其文化價值。
《西貢六約竹枝詞》節錄
『梅子林間再一行,遊遊不覺到茅坪,迴環聳翠多奇景,黃竹山高不必驚,石壟仔是定行蹤,直上昂坪捉地龍。』
- 🐛『地龍』即蚯蚓,象徵土地肥沃
- 🏞️ 詩中提及的村落如梅子林、茅坪、黃竹山與昂坪皆位於石壟仔周邊
—
🏚️ 現況與環境感受
石壟仔現已人去樓空,僅餘殘垣斷壁與破屋。林蔭幽深,石砌古道充滿懷舊氣息。雖然吸引不少山友,但也需注意保持安靜與尊重環境。
📌 注意:部分山友在破屋留影或播放音樂,可能影響他人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