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坳門路(Tai Au Mun Road)是香港新界西貢區清水灣半島的一條重要鄉村道路,具體位置在清水灣道以南,連接大環頭路和龍蝦灣路,並與清水灣道在大坳門交匯處相接。它地處釣魚翁和大嶺峒之間的山坳地帶,是通往著名景點如大坑墩風箏場和龍蝦灣的主要通道之一。
—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細內容 🛣️ 道路名稱 大坳門路(Tai Au Mun Road) 🗓️ 命名時間 1990 年 12 月 28 日刊憲命名 📍 所在地區 新界西貢區清水灣半島南部 🧭 起點 清水灣道(近清水灣鄉村俱樂部大閘) 🧭 終點 通往佛堂門天后廟及大廟灣公眾碼頭的小徑旁 ↔️ 行車方向 雙向行車 📏 道路長度 約 3.24 公里 🚌 巴士路線 九巴 91 線(清水灣總站) 🪧 巴士站編號前綴 TA18(大坳門路沿線巴士站) 🗺️ 地理位置特色 位於釣魚翁與大嶺峒之間的山坳地形,地勢較高,風景優美 🧭 附近道路 清水灣道、大環頭路、龍蝦灣路等 🪁 休閒活動地點 鄰近大坑墩,是放風箏與遙控模型飛機的熱門地點 🌌 夜間活動 大坳門山頂環境昏暗,適合觀星與賞月 🏞️ 郊遊設施 涼亭、洗手間、小食亭、燒烤場等基本設施 🗣️ 客家語別稱 客家語讀音近似『大澳門』,故又稱『大澳門』 🎒 旅遊建議 適合健行、家庭郊遊、攝影、放風箏、觀星等活動 —
這條道路周邊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其所在的清水灣郊野公園內,不僅有適合放風箏的大片草地(通常被稱為大坳門風箏場,但實際位於大坑墩),還擁有龍蝦灣石刻(1978年發現,已列為法定古蹟,紋飾呈幾何形,部分狀似鳥獸)等歷史遺跡。從這裡出發,還可以輕鬆連接龍蝦灣郊遊徑,這條長約2.3公里的路徑可以引領你登上291米高的大嶺峒,飽覽牛尾海、果洲群島甚至遠眺蚺蛇尖的開揚景色。
—
🏞️ 自然景觀與郊遊活動
大坳門路周邊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香港市民假日郊遊的熱門地點:
📍 地點 ✨ 特點 🏖️ 清水灣第一灣泳灘 水清沙幼,設有更衣室與燒烤場 🏖️ 清水灣第二灣泳灘 適合家庭活動,設有停車場 🛕 大廟灣 擁有逾700年歷史的天后古廟,香火鼎盛 🎣 布袋澳 傳統漁村,保留原始風貌與漁民文化 🚵♂️ 釣魚翁越野單車徑 香港少數合法山地單車徑,挑戰性高 🌊 龍蝦灣郊遊徑 沿海步道,可遠眺果洲群島與橫瀾島,風景壯麗 🌳 清水灣郊野公園 提供多條行山徑與觀景台 ⛰️ 釣魚翁山徑 挑戰性高,適合資深行山者 📸 許多攝影愛好者稱這一帶為『宮崎駿風格』的秘境,尤其在黃昏時分,光影與草地交織出夢幻景色。
—
交通方面,可搭乘九巴91號或專線小巴16、103、103M等路線在『大坳門』站下車。需要注意的是,從巴士站前往大坑墩風箏場仍需沿清水灣道步行約20-30分鐘。大坳門路一帶因其便利的交通、開闊的空間和豐富的休閒選擇(包括放風箏、郊遊、燒烤等),成為深受市民歡迎的週末郊遊勝地。
—
🚍 巴士與交通資訊
巴士路線 起點 終點 經過地點 九巴91線 鑽石山站 清水灣總站 清水灣道、大坳門路 九巴291線 彩虹站 清水灣總站 清水灣道、大坳門路 —
🗺️ 地理位置與道路結構
大坳門路位於新界西貢區清水灣半島南部,是一條連接清水灣道與大坳門地區的主要道路。它是多條道路的交匯點,包括:
道路名稱 功能與連接地點 清水灣道 通往將軍澳、壁屋、銀線灣等地 龍蝦灣路 通往龍蝦灣郊遊徑與海岸線 大環頭路 通往布袋澳、佛堂洲等漁村與海灣 大坳門路 通往大坑墩與放風箏草地 大坳門地形為山坳,位於釣魚翁與大嶺峒之間,地勢開闊,風景優美。
—
🏛️ 文化背景
- 大坳門一帶曾是通往佛堂門大廟的唯一陸路通道,早年交通不便,需步行山徑約兩小時
- 客家語中『大坳門』發音近似『大澳門』,因此又有『大澳門』之稱
- 地區保留不少原居民村落與漁村文化,如布袋澳、蠔涌等
—
🕰️ 歷史背景
- 1979年:清水灣郊野公園開放,吸引市民前往郊遊。
- 1981年:九巴91線延長至清水灣總站,開始使用大坳門路。
- 1990年:大坳門路正式命名刊憲。
- 由山徑轉為可通車的主要道路,改善前往大廟灣的交通。
—
🌄 沿線景點與活動
- 清水灣泳灘:第一灣與第二灣設有救生員與更衣室。
- 大坑墩風箏場:風勢穩定,適合放風箏與航拍。
- 龍蝦灣郊遊徑:初級行山路線,沿途海岸岩石景觀。
- 大廟灣碼頭:可遠眺蚺蛇尖與吊鐘洲,日落景色迷人。
—
🎯 小貼士與注意事項
- 📍 大坑墩並無明確路牌,常被誤認為是大坳門本身
- 🌅 日落時分是拍照最佳時機,建議攜帶防曬與防蚊用品
- 🧭 行山者請留意路標與天氣變化,部分路段風勢強勁
—
📌 小知識補充
- 『大坳門』的『坳』意指山坳,即山谷間的通道,地形多起伏,『大坳門』即大型山坳入口,地理上位於釣魚翁與大嶺峒之間
- 大廟灣的天后廟每年吸引大量善信前往進香,成為重要民俗活動地點
- 清水灣一帶曾是電影拍攝熱點,包括《無間道》、《寒戰》等港產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