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水坑(Tai Shui Hang)主要位於新界沙田區,是馬鞍山新市鎮南部的組成部分,具體在亞公角以北一帶。該地名源於流經此處的兩條石澗 – 馬大石澗(發源於馬鞍山)和梅大石澗(發源於石壟仔及茅坪)在此合流並最終匯入沙田海的自然景觀。梅大石澗歷史上也曾是沙田新市鎮與馬鞍山新市鎮在區議會選舉中的分界。
—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細內容 🏞️ 地點名稱 大水坑(Tai Shui Hang) 🗺️ 所屬地區 香港新界沙田區,屬馬鞍山新市鎮的一部分 📍 地理位置 位於馬鞍山南部,亞公角以北,鄰近城門河與沙田海 🌊 河流系統 馬大石澗與梅大石澗在此匯流,形成大水坑溪流,最終流入沙田海 🧭 地名由來 因山谷水流湍急,匯聚成坑,故名『大水坑』 🚉 港鐵車站 大水坑站(屯馬綫),連接馬鞍山、沙田、大圍等地區 🚌 交通樞紐 富安花園總站、大水坑村停車場,設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 🚖 的士界線 新界的士不能駛往恆信街以西的亞公角街,該處為的士經營範圍終止點 🏘️ 主要住宅區 富安花園、錦泰苑、曉峯灣畔、嘉華星濤灣、海典灣、嵐岸、天宇海等 🏫 教育設施 九龍城浸信會禧年小學、馬鞍山崇真中學、其他鄰近學校 🛍️ 商業設施 We Go Mall、便利店、餐廳、診所等社區配套完善 🚴♂️ 休閒設施 大水坑單車公園、馬鞍山海濱長廊、城門河畔步道 🏡 鄉村歷史 大水坑村為新界原居民村落,張氏族人約三百年前建村 🗳️ 區議會選區 曾屬『大水坑選區』,後來劃入『鞍泰選區』與『海嵐選區』等 🏞️ 自然環境 鄰近山脈與溪流,保留部分原始地貌,適合遠足與自然觀察 —
此外,名為『大水坑』的溪流在香港不止一處。例如,大嶼山東部愉景灣與梅窩之間也有一條『大水坑』,其下游建有熙篤會聖母神樂院(1956年遷入現址),該修院曾創立知名的『十字牌牛奶』品牌。這條溪流因其瀑布和自然景觀吸引一些遠足和溯澗愛好者探索。而沙田大水坑附近的馬大石澗,則以『英雄瀑』、『英雄潭』等自然景觀聞名,是愛好者們進行夏日溯澗活動的選擇之一,但需注意安全並由經驗人士帶領。
—
🗺 地理與地名由來
- 位置:大水坑位於新界沙田區東北部,屬馬鞍山新市鎮南部,介乎馬鞍山與亞公角之間。
- 地名由來:此地原有兩條山澗 – 北面的馬大石澗與南面的梅大石澗,水勢湍急,匯流後流入沙田海,因此得名『大水坑』。
- 溪流走向:
—
🏘 歷史與村落文化
- 建村歷史:約三百年前,張氏祖先自廣東省伍華縣遷至此地定居,至今已傳十三代。
- 昔日生活:
- 村民以農耕、養殖、行船為生。
- 與馬料水隔海相望,海上交通便利,村民以木船往返墟市。
- 婚嫁時甚至以船代轎,展現獨特的水鄉文化。
- 現況:原有山澗已乾涸,但村落仍保留傳統風貌。
—
🚉 交通網絡與設施
- 港鐵車站:大水坑站屬馬鞍山綫,連接沙田市中心與馬鞍山新市鎮。
- 主要道路:
- 馬鞍山路(連接大老山公路)
- 恆信街、恆德街(通往富安花園與村落)
- 巴士總站:富安花園總站,設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服務居民日常出行。
—
【大水坑】一帶的發展是新市鎮建設與自然地貌結合的典型。該區域內有多個公共屋邨(如欣安邨)、私人屋苑(如嘉華星濤灣、嵐岸)、居屋及夾屋(如富安花園、錦泰苑),以及大水坑村這樣的傳統鄉村。交通方面,港鐵屯馬線設有大水坑站(2004年啓用),其主要服務於周邊居民及學校師生,車站命名也考慮了地域代表性而非單一的屋苑名稱。
—
🏡 社區發展與住宅項目
- 富安花園:
- 屬房屋委員會與私人機構合作的居屋項目。
- 第一期於1986年落成,第二期於1987年完成。
- 其他住宅:
- 錦泰苑
- 曉峯灣畔
- 嘉華星濤灣
- 海典灣
- 天宇海
- 教育設施:
- 九龍城浸信會禧年小學
- 馬鞍山崇真中學
—
🌳 自然環境與休憩空間
- 大水坑單車公園:提供單車徑與休憩設施,是居民與遊客的休閒好去處。
- 馬鞍山海濱長廊:鄰近地區的熱門散步地點,沿海而建,風景優美。
—
🧭 行政劃分與選區變遷
- 選區劃分:
- 梅大石澗曾是沙田與馬鞍山新市鎮的分界線。
- 2023年選區重組前,大水坑屬『大水坑選區』與『鞍泰選區』。
- 的士營運範圍:
- 大水坑是新界的士營運範圍的界線之一。
- 新界的士不能駛入恆信街以西的亞公角街。
—
🧪 水質監測與環保措施
- 環保署監測:
- 在大水坑設有四個水質監測點(TSH1–TSH4)。
- 雨季每月抽樣兩次,旱季每月一次。
- 依據河溪水質指數評估水質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