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涌峽

【黃泥涌峽】(Wong Nai Chung Gap)位於香港島中部,介於跑馬地(Happy Valley)與(Sham Wan)之間,海拔約250米。這裡是聶高信山(Mount Nicholson)與渣甸山(Jardine’s Lookout)之間的山坳,地理位置優越,扼守港島南北交通要道,歷史上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

黃泥涌峽的名稱源於當地溪流(Stream)流下的黃色泥水,這些溪流後來被改建成寶靈頓運河(Bowrington Canal),現已填成暗渠(Culvert)。隨著溪流而下的山峽口地區即今天的跑馬地。

1. 軍事遺址與二戰歷史

1930年代,英國意識到日本對香港的威脅日益增加,因此在黃泥涌峽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Defensive Fortifications),包括皇家炮兵第5AA高射炮陣地(Anti-Aircraft Gun Emplacement)、地下營房(Underground Barracks)及多座機槍堡(Pillboxes)等。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爆發。日軍於12月18日登陸香港島,並於12月19日清晨經(Sir Cecil’s Ride)抵達黃泥涌峽。駐守此地的加拿大援軍司令兼西旅旅長羅遜准將(Brigadier John K. Lawson)率軍突圍,但最終陣亡,成為香港保衛戰及加拿大軍在二戰中陣亡的最高級軍人。這場戰鬥中,香港守軍陣亡達451人,日軍也有600人傷亡。

2009年,黃泥涌峽軍事遺址(Wong Nai Chung Gap Military Site)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Grade II Historic Building),以紀念這段歷史。

2. 黃泥涌水塘與其生態價值

(Wong Nai Chung Reservoir)於1899年建成,是香港第三個水塘(Reservoir)。水塘的弧形水壩(Dam)高50英尺、長270英尺,儲水量為2700萬加侖。由於儲水量小且維修費高昂,水塘於1978年停止運作,後改建成公園(Wong Nai Chung Reservoir Park)。

2009年,黃泥涌 • 水塘與其他五個建於二戰前的水務設施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Declared Monuments),包括水壩、水掣房(Valve House)及溢流口(Overflow)。

3. 自然景觀與行山路線

黃泥涌峽是港島徑(Hong Kong Trail)第四段的終點,也是衛奕信徑(Wilson Trail)的重要節點。這裡有多條溪流匯聚,生態豐富,冬季常有斑蝶(Crow Butterflies)群聚過冬。

黃泥涌峽徑(Wong Nai Chung Gap Trail)是一條熱門的行山路線,全長約3公里,需時1.25小時,沿途可欣賞群(Tai Tam Reservoirs)及二戰遺址。

4. 文化與未來發展

黃泥涌峽不僅是自然與歷史的交匯點,也是文化活動的場所。例如,聖約翰救傷隊烈士紀念碑(St. John Ambulance Martyrs’ Memorial)位於此地,紀念二戰期間犧牲的救傷隊成員。

未來,隨著保育工作的推進,黃泥涌峽的自然生態與歷史遺址將得到進一步保護,成為香港重要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黃泥涌峽】是香港島中部的重要地理與歷史節點,集軍事遺址、自然景觀與文化價值於一身。無論是歷史愛好者、自然探索者,還是行山愛好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未來,隨著保育工作的推進,黃泥涌峽將繼續成為香港自然與人文遺產的重要代表。

  • 黃泥涌• 水塘《3》
  • 黃泥涌• 水塘《2》
  • 黃泥涌• 水塘《1》
  • 黃泥涌• 水塘《入口》
  • 黃泥涌 • 電力站
  • 淺水灣道1號 • Portier Marie
  • 大潭水塘道
  • 黃泥涌峽道
  • 布力徑《仰望 •聶高信山-面具石》
  • 劏青蛙 🐸 之 橫跨香港島 • 東西兩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