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

香港主要炮台及相關資料

炮台名稱 建造年份 地理位置 主要功能 現況)
赤柱炮台
(Stanley Battery)
1841 赤柱,香港島南部 最早建於清代,用於保衛香港島南部海域 部分遺址保存,靠近赤柱監獄,歷史建築多已被移除
西營盤炮台(Sai Ying Pun Battery) 1850年代 西營盤,香港島西部 用於保護維多利亞港進出口 現址已被城市建設覆蓋,大多數遺跡不存
炮台(Sai Wan Battery) 1903 ,香港島西端 建設於高地,防禦敵方從西面登陸及進入港口 改建為郊遊徑,部分遺址和掩體保存
鯉魚門炮台(Lei Yue Mun Fort) 1887 鯉魚門海峽,九龍與港島交界 監控並防守鯉魚門水道,是進出港口的關鍵防禦據 改建為香港海防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魔鬼山炮台(Devil’s Peak Battery)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魔鬼山,九龍觀塘 監控船隻進出鯉魚門及保護九龍一帶的沿海地區 遺址大部分完整,成為熱門行山地點
炮台(Caper’s Hill Battery) 未知,可能為19世紀中期 ,油麻地 防禦維多利亞港九龍半島北部的航道 僅存部分結構,未完全對外開放,需學術團體研究
金馬倫炮台(Cameron Battery) 1900年代初 尖沙咀,金馬倫道 用於補充九龍南部的防禦,特別是面向維多利亞港的開放水域 現址多被現代建築覆蓋,僅存地下彈藥庫
炮台(Lantau Island Forts) 多座炮台建於19世紀中期 不同地點,如 保護沿岸地區,防止海盜和外來勢力入侵 遺址部分保存,原址荒廢,大部分結構已崩塌
鯉魚門炮台(Lei Yue Mun Fort) 1887年 筲箕灣阿公岩 防禦維港東入口 香港海防博物館
炮台(Mount Davis Battery) 1912年 西海岸防禦 郊野公園遺址
松林炮台(Pinewood Battery) 1903年 防空炮台 歷史徑景點
炮台(Tung Chung Fort) 1832年 大嶼山 清代水師基地 法定古蹟
東龍洲炮台(Tung Lung Fort) 1717年 東龍洲 清代防禦海盜 特別保護區
  • 分流 • 炮台《叁》
  • 分流 • 炮台《肆》
  • 分流 • 炮台《叁》
  • 分流 • 炮台《壹》
  • 分流 • 炮台《貳》
  • 分流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