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嶺(Fanling – 新界北的文化心臟)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是 北區(North District) 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上水(Sheung Shui)、打鼓嶺(Ta Kwu Ling)及沙頭角(Sha Tau Kok)合稱『上粉沙打』。它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時期,曾是農田與鄉村的聚集地。隨著新市鎮發展,粉嶺融合了現代都市規劃與傳統鄉村風貌,區內既有公共屋邨如華明邨,也保留著圍頭文化特色的村落如粉嶺圍,形成獨特的城市景觀。交通方面,粉嶺站作為東鐵綫的重要樞紐,連接羅湖、上水及市區,而區內巴士網絡亦覆蓋新界各區,方便居民通勤。
—
🗺 地理位置
- 位於新界東北部,鄰近上水(Sheung Shui)、沙頭角(Sha Tau Kok)和打鼓嶺(Ta Kwu Ling)
- 主要交通樞紐包括:
- 港鐵粉嶺站(Fanling MTR Station)
- 粉嶺公路(Fanling Highway)
—
📜 歷史與地名由來
- 地名由來: 粉嶺原名『粉壁嶺』,因山壁雪白如粉而得名,後演變為『靈山』再成『粉嶺』。
- 早期發展: 南宋末年已有彭氏定居,建立粉嶺圍。清代《新安縣志》記載『粉壁嶺』。
- 英治時期: 1898年隨《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割讓予英國,1910年九廣鐵路通車,粉嶺設站。
- 鄉事委員會: 粉嶺鄉事委員會於1954年成立,管理29條鄉村與聯和墟。
—
🚉 交通與連接
—
🏯 宗族文化與古蹟
名稱 英文名稱 特點 龍躍頭文物徑 Lung Yeuk Tau Heritage Trail 串連五圍六村,展示鄧氏宗族歷史 粉嶺圍 Fanling Wai 彭氏聚居地,保留圍牆與古建築 善述書室 Shan Shue Study Hall 建於1840年,一級歷史建築 石廬 Shek Lo 融合中西建築風格,一級歷史建築 天后宮 Tin Hau Temple 供奉天后,保護漁民與水手 —
粉嶺不僅是住宅區,更擁有豐富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周邊的八仙嶺郊野公園及鶴藪水塘提供遠足與露營場地,而龍躍頭文物徑則串聯起多座歷史建築,如松嶺鄧公祠及老圍門樓,展現本地宗族文化。此外,近年粉嶺更因新發展項目如皇后山邨及科技園擴建而轉型,但周邊的塱原濕地等自然保育區仍維持生態平衡,使粉嶺成為香港少數同時兼具都市活力、歷史深度與自然資源的多元社區。
—
🏘 鄉村文化
- 龍躍頭(Lung Yeuk Tau):擁有『五圍六村』的傳統圍村建築群
- 粉嶺圍(Fanling Wai):古老圍村,設有風水池(Feng Shui Pond)
- 安樂村(On Lok Tsuen):昔日別墅區,現已轉型為工業區
—
🛕 宗教與軍教建築
- 蓬瀛仙館:著名道教宮觀,展示道家哲學與園林美學。
- 粉嶺聖若瑟堂:天主教教堂
- 藏霞精舍:佛教寺院,供奉觀音、呂洞賓、三清等,融合儒釋道信仰。
- 粉嶺軍營: 曾為英軍基地,現為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
—
🏞 自然與郊遊景點
景點名稱 英文名稱 特點 流水響水塘 Lau Shui Heung Reservoir 水面倒影如鏡,有『天空之鏡』美譽,拍攝倒影絕美;秋季紅葉迷人 坪洋壁畫村 Ping Yeung Mural Village 色彩繽紛的壁畫與裝置藝術 雲泉仙館 Yuen Yuen Institute 古典庭園,荷花與菊花展聞名 鹿頸至谷埔行山徑 Luk Keng to Kuk Po Trail 初級行山路線,沿途蘆葦田風景優美 —
🍽️ 粉嶺美食地圖
店名 推介美食 地點 CoHee Café 巴斯克蛋糕『包青天』、朱古力沙冰『我冤枉』 前粉嶺裁判法院 群記牛肉圓豬手 手工牛丸、豬手 聯和墟 四眼仔腸粉 腸粉、燒賣、魚蛋 和隆街 雲津美食 炸壽司、雞翼包飯 和隆街 —
🏘️ 社區與市鎮發展
- 聯和墟(Luen Wo Market): 1949年成立,曾是北區商業中心,設有市場、戲院、酒吧與舞廳。
- 安樂村(On Lok Village): 1915年由商人馮鏡湖創立,曾是文人與富人聚居地,後改建為工業區。
- 粉嶺/上水新市鎮: 1970年代末開始發展,現人口逾26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