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排 • 連島沙洲

🏝️ 鴨脷排 • 連島沙洲(Ap Lei Pai Tombolo)是香港之間的一處獨特地理景觀,由海浪侵蝕與沉積作用自然形成。這條沙洲全長約200米,退潮時完全顯露,可徒步穿越至小島,島上建有白色燈塔與二戰時期英軍炮台遺跡;漲潮時則被海水淹沒,形成孤立小島的景觀。沙洲兩側岩石呈現明顯的海蝕地貌,包括海蝕洞與蜂窩岩,地質上屬於火山凝灰岩,形成於約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被納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香港島火山岩園區」。

📌 基本資訊

項目 資料內容
🏝️ 地點名稱 鴨脷排(Ap Lei Pai)
📍 所在位置 香港島以南,南丫島以北,位於東博寮海峽中央
🌐 地理座標 約 22.2307°N, 114.1613°E
🌊 所屬海域 香港南部海域
🏞️ 面積 約 0.092 平方公里(23 英畝)
⛰️ 最高海拔 約 68 米(鴨脷排頂)
🧭 地貌特徵 花崗岩構成,海蝕崖、海溝、蟹洞等潮間帶景觀
🌉 連接方式 由天然沉積形成的連島沙洲與相連,退潮時形成海上通道
🗺️ 沙洲寬度 退潮時可達約 5 米
🏮 主要設施 南端設有白色圓形燈塔與小型碼頭
📷 景觀特色 可俯瞰南丫島、中國南海、香港仔避風塘、海洋公園等
🚫 居民狀況 無常住人口

【鴨脷排 • 連島沙洲】不僅是自然奇觀,也承載軍事歷史價值。島上的鴨脷排燈塔建於1912年,高5.5米,為船隻導航;而二戰時期英軍在此修建的鴨巴甸炮台(Aberdeen Battery),配備兩門6吋大炮,後在1941年香港保衛戰期間自毀以防日軍使用,現存混凝土掩體與彈藥庫遺址。由於潮汐變化大(漲退潮落差可達2米),穿越沙洲需嚴格掌握潮汐時間,漁護署建議在潮位低於1.3米時通行,並預留至少3小時緩衝以免被困。

🗺️ 地理與自然特色

名稱 英文名稱 說明
Ap Lei Chau 港島南端社區,起點所在
鴨脷排 Ap Lei Pai 位於鴨脷洲南端,是一座無人島嶼,面積約0.092平方公里,設有燈塔(),潮退時可步行前往(香港天文台潮汐表
玉桂山 Mount Johnston / Yuk Kwai Shan 鴨脷洲最高點,海拔約196米,,登頂可俯瞰海景,是通往鴨脷排的起點
連島沙洲 Tombolo 由沙石堆積而成的天然通道,潮退時出現的沙石堤道,連接玉桂山與鴨脷排
燈塔 Lighthouse 建於1960年代,導航用途
女鬼手岩 Ghost Hand Rock 海岸岩石地貌,形狀似手掌
東博寮海峽 East Lamma Channel 沙洲南側海域,潮汐變化劇烈,影響通行安全

這條路線通常與攀登玉桂山(196米)結合,從出發全程約4公里,需時3至4小時。沙洲周邊海域常見垃圾堆積問題,近年環保團體定期組織清理活動。雖然港鐵南港島線通車後遊客增多,但因地形險峻且缺乏遮蔭,仍屬中高難度路線,適合有經驗的行山者。鴨脷排 • 連島沙洲以其「限時秘境」的特質,結合山嶺、海岸、沙洲與燈塔,是香港罕見的「山海雙景」探險之旅。

🥾 行山路線詳解

1️⃣ 起點:利東站

  • 港鐵南港島線B出口 → 巴士站 → 黃色車長休息室旁樓梯
  • 三條登山路線:左路(輕鬆)、中路(需攀爬)、右路(最陡)

2️⃣ 登頂玉桂山

  • 約15–30分鐘登頂
  • 設有三角測量站,可俯瞰香港仔避風塘、南朗山、海洋公園

3️⃣ 下山至連島沙洲

4️⃣ 穿越沙洲至鴨脷排燈塔(

  • 燈塔周邊岩石地貌獨特,適合拍照
  • 夏季日落時間約18:30–19:00

5️⃣ 回程選擇

  • 原路折返玉桂山

🎒 裝備與安全建議

裝備項目 建議用途
防滑登山鞋 應對碎石路
手套 攀繩與捆岸
頭燈/電筒 日落後照明
飲用水(1.5L以上) 補水必備
防曬帽+太陽眼鏡 抵禦烈日
行山APP+GPS 定位與安全

📸 必拍打卡角度

  • 玉桂山頂全景照:俯瞰香港仔漁港與南丫島
  • 沙洲航拍照:潮退時沙脈延伸入海
  • 燈塔剪影照:日落逆光拍攝,極具氛圍

❗ 注意事項

  • 勿於漲潮時強行通過沙洲(香港天文台潮汐表
  • 勿獨自探索密閉隧道或懸崖邊自拍
  • 最少三人同行,並告知親友行程
  • 夏季高溫,建議10月至3月行走

  • 鴨脷排 • 連島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