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埔(Kuk Po)位於香港新界北部沙頭角(Sha Tau Kok)附近的一條歷史悠久的客家村落,建村於明末清初,已有超過300年歷史,主要由楊、宋、李、何、鄭等姓氏的客家人聚居。村落依山傍海,分為“一肚”至“五肚”五個區域,曾以農耕和漁業為生,清末時人口超過500人,並擁有自己的學校-啓才學校(建於1932年,現為三級歷史建築)。然而,隨著1960年代工業化及村民外遷,谷埔逐漸荒廢,農田演變為紅樹林濕地,如今成為生態旅遊的熱點,以其金黃色的蘆葦田、客家老屋和寧靜的海灣景色吸引遊客。
—
📍 地理與村落結構
—
🧑🌾 村民生活與現況
- 人口外遷:因城市化與工業化,村民逐漸移居市區。
- 現況:多數村屋已荒廢,但仍有村民回鄉探親或經營士多。
- 村民熱情:遊客常遇見村民分享故事與美食。
—
【谷埔】不僅自然景觀獨特,還承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近年來,在鄉郊保育計劃的推動下,部分歷史建築如李家大宅和啓才學校得以修復,並轉型為文化展示空間。遊客可從鹿頸步行約1小時抵達谷埔,沿途經過鳳坑村,欣賞紅樹林、彈塗魚和候鳥生態。此外,谷埔的松記士多為訪客提供客家美食,而秋冬季的蘆葦田更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儘管交通不便,谷埔仍以其原始風貌和深厚歷史,成為香港少有的隱世桃源。
—🌾 自然生態與環境特色
- 濕地生態(Wetland Ecology):包括紅樹林(Mangrove Forests)、鹹淡水交界地(Brackish Wetlands)、梯田(Terraced Fields)。
- 常見動物:水牛(Water Buffalo)、烏頭魚(Mullet)、野狗(Stray Dogs)、各類鳥類(Birds)。
- 植物景觀:金黃蘆葦田(Golden Reed Fields)、秋茄(Kandelia obovata)為主的紅樹林。
—
🚶♂️ 遠足與探索路線
- 熱門路線:鹿頸 → 鳳坑 → 谷埔,全程約1.5小時,沿途可欣賞海灣、梯田與村落遺跡。
- 觀景點:海堤(Seawall)、田邊日落(Sunset by the Fields)、對岸鹽田港(Yantian Port View)。
—
🛕 建築與文化遺產
- 啟才學校(Kai Choi School):1931年創立,模仿黃埔軍校設計,象徵教育與愛國精神。
- 協天宮(Hip Tin Temple):供奉關帝,村民信仰中心,三級歷史建築物(Grade III Historic Building)。
- 宗祠(Ancestral Halls):楊氏與李氏宗祠,見證家族歷史與客家文化。
- 碉樓(Watchtower)與百年大宅(Centennial Houses):具防衛與居住功能,反映昔日村落格局。
—
🏘️ 歷史沿革
時期 事件與變遷 清初(17世紀) 客家人自贛、閩、粵遷入,建立村落 19世紀末 人口達500人以上,村落繁盛 1960年代 交通地位下降;颱風導致農作物失收 1980–1990年代 城市化加速,人口大量外遷 1998年 街渡停辦,村落幾近荒廢 2000年後 少數村民回流,開始保育與活化項目 —
📚 社區項目與文化保存
- 谷埔願景(Kuk Po Vision Project):由香港大學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主導,記錄村落歷史與生活。
- 《谷報》(Kuk Po Journal):由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出版,收集村民口述歷史與生活故事。
- 鄉郊保育辦公室研究報告(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Report):深入分析谷埔人口遷徙與生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