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理浩徑 • 第1段

👟 麥理浩徑 • 第1段(MacLehose Trail Section 1)是這條全長100公里著名遠足徑的東端起點,從的北潭涌開始,沿萬宜路向東延伸,經過,最終抵達浪茄灣,全長約10.6公里,通常需要3小時左右完成。這一段路主要以平坦的柏油馬路為主,攀升幅度不大,因此被認為是麥理浩徑十段中難度較低的路段,非常適合行山新手或家庭遊客。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細資料
🏞️ 所屬郊野公園 東郊野公園
🗺️ 起點 北潭涌,距離上窰巴士站約200米
🏁 終點 浪茄灣,接近麥理浩徑 • 第2段起點
🧭 路線概述 北潭涌 → 萬宜坳 → → 糧 → 獨孤山 → 浪茄灣
📏 距離 約 10.6 公里
🧗‍♂️ 難度 ⭐⭐☆☆☆(低至中等,適合新手)
🛣️ 路況 前段為柏油馬路,中段起有碎石路及泥徑沿途設有標距柱(M001 至 M018)
🏞️ 主要景點 🌊 萬宜水庫鐘形虹吸排水口🪨 錨形石堤與六角岩柱🌋 遠眺點
🌋 地質奇觀 1.4億年前火山爆發形成的六角形岩柱屬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 歷史背景 麥理浩徑於1979年啟用,以第25任港督麥理浩命名全長100公里,分為10段
🌟 國際評價 被《國家地理》評為全球20大夢想行山徑之一
🧊 注意事項 冬季風力強,需備保暖衣物無遮蔽,夏季需防曬補水

交通方面,前往起點北潭涌可以從西貢市中心搭乘94號巴士或7號小巴。值得注意的是,第1段的終點浪茄灣沒有公共交通工具,通常需要原路折返至(約需30分鐘),然後預約的士返回西貢市中心(車費約120港幣),或者選擇繼續前行挑戰麥理浩徑第二段。全程幾乎沒有補給點,出發前需準備足夠的飲水和食物,並注意防曬,因為沿途遮蔭較少。

🚍 交通資訊

🚌 起點交通(北潭涌)

巴士路線 上車地點 備註
94 西貢市中心 每日行駛
96R 鑽石山地鐵站 只限假日
289R 市中心 只限週末及公眾假期
698R 港島東( 只限週末及公眾假期

建議於『上窰站』下車,步行30秒即達起點

🚗 終點交通(浪茄灣)

  • 無公共交通,選擇如下:
    • 繼續行走第2段至西灣亭,乘搭小巴29R返回西貢
    • 召喚的士至西貢市約($120–$160),車程約 30 分鐘

沿途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多樣。行走其中,你可以欣賞到香港儲水量最大的萬宜水庫,在陽光下湖水呈現迷人的碧藍色。水庫的是重要的地質景點,那裡展示了約1.4億年前形成的六角形岩柱群,這些岩柱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部分,壩外還有巨大的錨形石防波堤和著名的海蝕地貌。本段終點的浪茄灣,擁有潔白的沙灘和清澈的海水,景色優美,灘後設有營地,吸引不少人前來露營和游泳。

🗺️ 分段詳解(北潭涌 → 浪茄灣)

🔹 1. 北潭涌 → 萬宜凹(約 1.5 公里|約 45 分鐘)

  • 起點在北潭路與大網仔路交界,設有地圖牌與指示牌
  • 沿大網仔路步行,路面平坦,適合熱身
  • 經過萬宜凹迴旋處,進入萬宜水庫範圍

🔹 2. 萬宜凹 → (約 2 公里|約 1 小時)

  • 沿萬宜路前進,右方可見萬宜水庫湖面,水色碧藍
  • 抵達,設有觀景台與石碑,是觀賞水庫的絕佳位置
  • 可遠眺蚺蛇尖與糧一帶山勢

🔹 3. 營地(約 1 公里|約 30 分鐘)

  • 路段略有起伏,沿途多為水庫景色
  • 營地設有旱廁與季節性水源,適合短暫休息
  • 可見北丫與的分岔路口

🔹 4. (約 2 公里|約 1 小時)

  • 沿萬宜路繼續前行,路面蜿蜒,曝曬程度高
  • 抵達,可見巨型錨形石堆疊於海岸邊
  • 涼亭旁設有公廁與休憩區,是補水與拍照好地點

🔹 5. (約 1 公里|約 30 分鐘)

  • 可選支路前往觀景點,欣賞六角形岩柱與海蝕地貌
  • 屬香港地質公園核心區,地貌壯觀,適合拍照與科普

🔹 6. → 浪茄灣(約 3 公里|約 1 小時)

  • 最後一段為自然山徑,起伏較大,需注意腳力
  • 沿山腹徑行走,可見罾棚角咀岬角與浪茄灣全景
  • 抵達浪茄灣後可享受細白沙灘與清澈海水,設有合法露營區與旱廁

📍 標距柱參考

標距柱編號 位置說明
M001 北潭涌起點
M007 萬宜水庫
M018
M048 浪茄灣終點

🧃 補給與設施一覽

類型 地點
小食亭 北潭涌、上窰發記士多
洗手間 北潭涌、、大蛇頂
撤退路線 曝罟灣步行回北潭涌(約1.5小時)

🎒 行山貼士

  • 🧴 防曬必備:路段多無遮蔭
  • 🥤 補給建議:北潭涌有小食亭與士多
  • 🚻 洗手間:元五墳、大蛇頂、均設有公廁
  • 🐂 野牛出沒:沿途可能遇見,請勿餵食或驚嚇
  • 📱 手機訊號:部分路段訊號弱,建議同行或備有緊急聯絡方式
  • 📸 打卡熱點虹吸口、六角岩柱、浪茄沙灘

🌟 精華景點

1️⃣ 萬宜水庫

  • 建於1979年,是香港最大水庫,儲水量達 2.81億立方米
  • 可見鐘形虹吸排水口(Bellmouth Overflow),設計獨特
  • 冬季風力強,需備保暖衣物

2️⃣ 六角岩柱

  • 約 1.4億年前由火山爆發形成
  • 屬於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UNESCO Global Geopark)
  • 規模超越北愛爾蘭 Giant’s Causeway、台灣澎湖等地

3️⃣

  • 地質景觀密集,包括海蝕洞、(Po Pin Chau)、(Sharp Peak Viewpoint)
  • 設有錨形石堤(Anchor-shaped Dolosse)抵擋海浪
  • 是地質愛好者的天堂,沿途有地質解說牌

4️⃣ 浪茄灣

  • 香港最美沙灘之一,水清沙幼,遠離城市喧囂
  • 適合露營、拍照、靜賞自然

🌋 地質奇觀:六角岩柱

特徵 說明
成因 約1.4億年前火山爆發,熔岩冷卻形成六角柱狀節理
材質 酸性火山岩
地質地位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UNESCO Global Geopark)
規模 比北愛爾蘭 Giant’s Causeway、台灣澎湖等地更壯觀
附近景點 海蝕洞(Sea Caves)、(Po Pin Chau)、觀景台(Sharp Peak Viewpoint)

👉 沿(High Island Geo Trail)設有解說牌,適合地質愛好者深入探索

🧱 地質知識補充

  • 六角岩柱由酸性火山岩冷卻形成,因冷卻收縮而產生六邊形節理
  • 香港的六角柱石群是全球最大之一,分布於一帶
  • 地質步道沿路設有解說牌,適合親子教育及地理愛好者

🌍 歷史與文化

  • 命名自第25任港督 麥理浩(Sir Murray MacLehose)
  • 他於任內推動《郊野公園條例》,促成麥理浩徑於1979年啟用
  • 麥理浩徑全長 100 公里,分為 10 段,是香港四大遠足徑之一
  • 曾被《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評為全球20大夢想行山徑

🧭 建議路線規劃

行程選擇 建議方式
單走第1段 起點北潭涌 → 終點 → 的士離開
連走第1+2段 起點北潭涌 → 浪茄 → 西灣亭 → 29R小巴
逆走方式 的士至 → 逆走至北潭涌(交通較易)

  • 萬宜水庫 • 西壩
  • 西貢 • 萬宜路
  • 東霸 • 涼亭《2》
  • 萬宜水庫 • 告示牌
  • 標距柱 • M019《2》
  • 遙望 • 花山
  • 標尖角觀景台 • 路牌《2》
  • 麥理浩徑 • 第1段《2》
  • 標距柱 • M019 《1》
  • 標尖角觀景台 • 路牌《1》
  • 世界地質公園 • 標誌碑《1》
  • 地質公園達人 • 印章收集點
  • 新界東北 • 沉積岩園區
  • 酸性火山岩 • 糧船灣
  • 酸性火山岩 • 火石洲 – 甕缸群島
  • 酸性火山岩 • 果洲群島 – 北果洲
  • 礫岩 • 橋咀洲 – 火山角
  • 粉砂岩 • 東平洲
  • 礫岩 • 赤洲 – 黃竹角
  • 泥岩 • 赤門 – 馬屎洲
  • 砂岩 • 印洲塘 – 紅石門
  • 東壩 • 涼亭《全景》
  • 告示牌
  • 萬宜地質步道 • 地圖資訊板《2》
  • 世界地質公園 • 標誌碑《2》
  • 萬宜地質步道 • 地圖資訊板《1》
  • 東霸 • 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