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咀

【山咀村】(Shan Tsui Village)是香港新界北區沙頭角的一個傳統客家村落,位於邊境禁區範圍內,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

1. 地理位置

山咀村位於新界北區沙頭角(Sha Tau Kok),靠近深圳鹽田區邊界,是香港邊境禁區(Frontier Closed Area)的一部分。村莊坐落於山腳下,周圍被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優美,是遠足和探索歷史遺跡的熱門地點。

2. 歷史背景

山咀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客家人遷徙至此並建立村落。村內保存了多座百年古屋和歷史建築,例如:

  • 迪禎黃公祠(Dai Chun Wong Ancestral Hall):建於1905年至1921年間,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Grade III Historic Building),其精巧的木雕和壁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 協天宮(Hip Tin Temple):建於1894年至1895年,供奉關帝(Guan Yu),是沙頭角地區的重要宗教場所。協天宮曾用作私塾校舍,為村內兒童提供教育,見證了沙頭角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3. 文化特色

山咀村是客家文化(Hakka Culture)的代表之一,村內保留了許多傳統建築和習俗:

  • 客家建築風格:村內的石屋和古屋保留了中式屋頂的陰陽瓦設計,部分房屋還裝飾有泥塑浮雕和彩繪,展現了傳統建築工藝。
  • 宗教與教育結合:協天宮不僅是宗教場所,還曾作為福德私塾(Fuk Tak School)的校舍,為村內兒童提供啟蒙教育。1959年,村內成立了山咀公立學校(Shan Tsui Public School),進一步推動了教育發展。

4. 自然與軍事遺跡

山咀村周邊的自然景觀和軍事遺跡吸引了許多遊客和歷史愛好者:

  • 紅花嶺郊野公園(Robin’s Nest Country Park):山咀村靠近紅花嶺,這裡是香港重要的生態走廊(Ecological Corridor),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 軍事遺跡:村內及周邊地區保存了多處二戰時期的軍事設施,如日軍碉堡(Japanese Military Bunkers)和戰壕(Trenches),這些遺跡見證了香港的戰爭歷史。

5. 現狀與發展

山咀村曾是邊境禁區的一部分,直到2012年部分區域解禁,遊客才得以進入探索。近年來,村內的文化和自然資源逐漸受到重視,例如:

  • 旅遊推廣: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Sha Tau Kok District Rural Committee)積極推廣山咀村的旅遊元素,包括歷史建築和有機農莊(Organic Farms),吸引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
  • 社區活化:村內的部分古屋被修復並用作展覽場地,例如沙頭角故事館(Sha Tau Kok Story House),展示當地的歷史和文化。

【山咀村】(Shan Tsui Village)是香港一個兼具歷史、文化和自然價值的傳統村落,村內保存了多座百年古屋、宗教建築和軍事遺跡,是探索客家文化和香港歷史的理想地點。隨著邊境禁區的逐步開放,山咀村的獨特魅力正逐漸被更多人發現和欣賞。

  • 發現 • 紅花嶺郊野公園《遠足挑戰活動》
  • 山咀村路《貳》
  • 山咀村路《壹》
  • 發現 • 紅花嶺《站點. 1》
  • 紅花嶺郊野公園《資訊牌》
  • 紅花嶺郊野公園 • 地圖資訊板《肆》
  • 紅花嶺郊野公園 • 地圖資訊板《叄》
  • 紅花嶺 • 郊遊徑《入口》
  • 蓮麻坑礦洞封閉作活化工程《資訊牌》
  • 戰壕系統和武器坑《資訊牌》
  • 戰壕系統和武器坑
  • 日軍 • 機槍堡《資訊牌》【貳】
  • 日軍 • 機槍堡《肆》
  • 日軍 • 機槍堡《叄》
  • 日軍 • 蓄水池《資訊牌》
  • 日軍 • 蓄水池
  • 紅花嶺 • 郊遊徑《短 • 標高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