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燈籠徑

【吊燈籠徑】(Tiu Tang Lung Path)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的郊野公園(Plover Cove Country Park)內,連接(Wu Kau Tang)與荔枝窩(Lai Chi Wo),是遠足者挑戰吊燈籠(Tiu Tang Lung)的主要路線。吊燈籠海拔416米,因山勢陡峭、形似古代吊燈而得名,被譽為「新界東北第一險峰」。

  • 吊燈籠: 香港新界東北部的標誌性山峰,山頂可360度俯瞰印洲塘(Yan Chau Tong)、淡水湖(Plover Cove Reservoir)及海(Starling Inlet)。
  • 路線定位: 屬中高難度遠足徑,部分路段需手腳並用攀爬,適合有經驗的遠足者。

1. 自然景觀與特色

吊燈籠徑以險峻地形與壯麗全景聞名,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險峻山徑

  • 陡峭碎石坡: 接近山頂的路段坡度達70度,需謹慎攀爬。
  • 裸露岩石區: 山脊線多為風化岩石,行走時需注意平衡。

全景視野

  • 印洲塘海岸: 從山頂可眺望「香港小桂林」的寧靜海灣與紅樹林(Mangrove)。
  • 淡水湖: 香港最大淡水湖,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生態觀察

  • 稀有植物: 如吊鐘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與香港茶(Camellia hongkongensis)。
  • 鳥類棲息地: 常見猛禽如黑鳶(Black Kite)盤旋上空。

2. 歷史文化與社區連結

吊燈籠徑周邊承載了客家村落與傳統產業的歷史:

烏蛟騰(Wu Kau Tang)

  • 起點村落,曾是抗日游擊隊根據地,村內保留「抗日英烈紀念碑」。
  • 客家文化遺產如古井與百年老樹。

荔枝窩(Lai Chi Wo)

  • 終點附近的客家圍村,擁有全港最完整的風水林(Fung Shui Woodland)及復耕農田。
  • 參與「鄉郊保育計劃」,推動生態旅遊與文化復興。

3. 路線規劃與注意事項

路線

  • 起點: 村公所(Wu Kau Tang Village Office)→ (Kau Tam Tso)→ 吊燈籠頂 → 荔枝窩(全程約6公里,需4-5小時)。
  • 終點: 荔枝窩可乘船返回馬料水(Ma Liu Shui)或步行至(Luk Keng)。

裝備建議

  • 必備防滑行山鞋、手套(攀爬岩石用)、充足飲用水(沿途無補給點)。
  • 建議攜帶登山杖及頭燈(冬季日落較早)。

安全提示

  • 避免雨天或潮濕天氣前往,岩石濕滑易生危險。
  • 部分路段無遮蔭,夏季需防中暑。

環保守則

遵循「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原則,保護自然環境。

4. 周邊景點與延伸活動

荔枝窩生態文化之旅

  • 參觀客家老屋、鹽田梓(Yim Tin Tsai)復耕農田,體驗傳統曬鹽技藝。
  • 探索「荔枝窩自然步道」,觀察螢火蟲與蜻蜓棲息地。

印洲塘海岸公園(Yan Chau Tong Marine Park)

划獨木舟探索紅樹林與潮間帶生態。

鹿頸(Luk Keng)

終點附近的濕地觀鳥熱點,可觀察鷺鳥與彈塗魚(Mudskipper)。

【吊燈籠徑】結合了極具挑戰性的山徑與無敵全景視野,是新界東北遠足的經典路線。其陡峭路段考驗體能,但登頂後的壯麗風光絕對值得付出!建議與周邊的荔枝窩客家文化與印洲塘生態遊結合,規劃一日深度探索行程。安全第一,量力而行,方能享受山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