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嶺

⛰️ 八仙嶺(Pat Sin Leng)是香港新界東北部著名的山脈,位於區與北區交界處,由八座海拔400至591米的山峰組成,包括(591米)、(529米)等,以道教『八仙』命名,形成獨特的連峰景觀。這片山域屬於八仙嶺 • 郊野公園範圍,1978年劃定保護區,總面積達3,125公頃,東接淡水湖,西臨沙螺洞濕地,是香港重要的生態走廊。八仙嶺以險峻聞名,尤其縱走的山脊線,部分路段坡度超過45度,1996年更曾發生導致5名師生死亡的山火慘劇,事後建有『』紀念碑。

📌 基本資訊

項目 詳細資料說明
🏔️ 名稱 八仙嶺(Pat Sin Leng),意指『八位仙人之嶺』
📍 位置 香港新界東北部,區吐露港以北,屬範圍
🗺️ 座標 22°29′12.04″N, 114°13′25.52″E
⛰️ 山脈組成 由八個山峰組成:
🏞️ 最高峰 (639米),位於八仙嶺西側,常與八仙嶺路線合併攀登
🌳 所屬公園 ,設立於1978年,面積約3125公頃
🚶‍♂️ 徒步路線 及第10段,全程約12公里,需時約5–6小時,屬中上難度
🐦 生態景觀 棲息地包括蜻蜓、白鷺、蝴蝶、穿山甲等;沿途有草坡、沼澤、山林與淡水溪流
🔥 歷史事件 1996年山火造成師生傷亡,山腳建有紀念捨己救人的教師
🚌 交通方式 起點:小巴20C(至鶴藪圍);終點:小巴52B(鶴藪至
📸 打卡景點 大石、鷹咀石、芒草海、淡水湖全景
🧭 行山建議 建議早上9時前起步,裝備齊全,注意補給與防曬;路況多碎石與急升坡

【八仙嶺】不僅是登山挑戰地,更擁有豐富生態與水文資源。山體主要由火山岩構成,孕育丹山河、溪等水系,滋養下游的淡水湖。植被隨海拔變化,低坡為次生林與風水林,高處則多灌木草坡,記錄有穿山甲、赤麂及香港特有種盧氏小樹蛙。特別的是,八仙嶺北坡的沙羅洞擁有全港最大淡水沼澤,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而東南面的橫涌石澗更是熱門的溯溪路線。

【八仙嶺】的登山路線多元,從新娘潭或出發皆可,全長12公里需6小時,適合有經驗者;輕鬆選擇則有(4.4公里)或鶴藪郊遊徑。交通方面,站搭乘75K巴士至,或20C小巴至新娘潭起步。無論是挑戰險峰、觀察生態,還是俯瞰船灣的碧藍湖水,八仙嶺都展現香港郊野的壯麗與多樣。

🚍 交通資訊

起點 小巴路線 終點 小巴路線
Tai Mei Tuk 20C號 鶴藪 Hok Tau 52B號

🥾 地理與行山路線

  • 📍 位置:新界區,靠近大美督(Tai Mei Tuk)
  • 🗺️ 路線長度:約12公里(含支線)
  • ⏱️ 時間:約5–6小時
  • 🧗‍♂️ 難度:中上級,需良好體能
  • 🌄 景觀:北望,南看船灣,秋冬芒草盛放,景色壯麗

🚶‍♀️ 推薦路線(由西至東)

大美督 → 仙姑峰 → 八仙嶺 → 純陽峰 → 犁壁山 → → 鶴藪

🧙‍♂️ 八仙嶺八峰與八仙對照

🏔️ 山峰名稱 對應八仙 海拔高度
何仙姑 511米
韓湘子 513米
藍采和 489米
曹國舅 508米
鐵拐李 522米
張果老 543米
漢鍾離 551米
呂洞賓 590米

🔥 八仙嶺山火事件(1996年)

1996年2月10日,八仙嶺發生嚴重山火,造成 3名學生與2名教師殉職,震撼全港。事件發生於 馬騮崖 Monkey Cliff 一帶,火勢迅猛,逃生困難。

  • 🧑‍🏫 死亡:2名教師(周志齊、王秀媚)+ 3名學生
  • 🚑 傷者:13人
  • 🔍 原因:疑因學生吸煙引發

🏛️ Chun Fung Pavilion

  • 紀念捨身救人的教師
  • 由港督彭定康於1996年揭幕
  • 亭前植有羅漢松,內有中英碑文
  • 富商劉鑾雄捐款約500萬港元協助建設

🌿 自然教育與生態

Pat Sin Leng Nature Education Trail:設有解說牌,介紹地貌、植物與動物,適合學校及家庭遠足。

  • 🌾 芒草季節:秋冬時芒草盛放,銀白如浪,是香港最佳賞芒草地點之一
  • 🌅 景觀開揚:北望 Sha Tau Kok,南看船灣淡水湖 Plover Cove Reservoir
  • 🐦 生態多樣:常見雀鳥如紅耳鵯 Red-whiskered Bulbul、白頭鵯 Chinese Bulbul

📸 必拍景點推薦

  • 🌾 :陡坡如童話場景,香港十大自然美景之一
  • 🐒 馬騮崖:山火發生地段,草叢密集,初學者慎入
  • 🌅 日落:俯瞰吐露港與船灣淡水湖

🧭 登山小貼士

  • 🧢 裝備建議:登山杖、防曬帽、足夠飲水
  • 🕓 最佳季節:秋冬(10月至2月),氣溫涼爽,芒草盛放
  • 🚻 洗手間:入口設有設施,之後路段無廁所
  • 📱 緊急聯絡: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AFCD)熱線 +852 1823